无人区野生的藏獒群 四年“饥饿营销”,《无人区》揭幕贺岁档



     从“09岁末,荣耀献映”到现在的“2013.12.03,铁定上映”,《无人区》的预告片改了再改。四年间,6次推迟上映档期,多次补拍,删改,销声匿迹……人们一度以为《无人区》不会再出现在大银幕上了。

  如果当年按时上映,《无人区》在人们眼中可能只是导演宁浩继《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之后的续作。如今,人们对它的关注早已超越了电影本身。在同期的好莱坞大片《地心引力》、《饥饿游戏2》、合拍片《扫毒》、《控制》的夹击下,《无人区》上映首周就取得了约1.4亿元的票房成绩,和四年的“饥饿营销”不无关系。

  但宁浩、徐峥、黄渤的阵容压根不是“喜剧组合”,反而给今年稍显冷清的贺岁档添了更多黑色元素。

  “我是拍电影的,不是卖猪肉的”

  早在2004年拍摄《绿草地》的时候,宁浩就萌生了灵感。当年他从城市去到荒无人烟的戈壁滩,突然好奇:在一些极端的条件下,人脱离了社会属性变成动物,会怎样?后来就有了《无人区》。

 无人区野生的藏獒群 四年“饥饿营销”,《无人区》揭幕贺岁档
  徐峥饰演的律师潘肖赴西部边远地区为一名盗猎者辩护,返程途中反被黄渤饰演的杀手追杀,并遭遇舞女(余男饰演)、走私贩、盗贼、警察各色人等。律师身份的设定,意在凸显这个典型的社会性职业在无人区中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在越来越失控的旅途中,人性受到考验。

  快节奏的叙事,黑色幽默,荒诞色彩,是宁浩作品的几个标签。编剧之一尚可形容宁浩电影最生动之处是“混迹于秩序边缘的‘流氓性’”。宁浩看上去也匪气十足,北方糙汉的外形,穿一件绣着大朵牡丹花的皮夹克。说起话来却是另一种风格,声音不大,偶尔会露出狡黠一笑。

  宁浩早年的电影《香火》、《绿草地》是文艺片,《疯狂的石头》之后,他迅速走上了一条极富个人特色的商业电影之路。但《疯狂》系列只能让他停留在电影工匠层面,宁浩有更大的野心和追求,他希望创作有艺术价值的商业电影。

  《无人区》被搁置后,宁浩拍了《黄金大劫案》,市场表现及格,口碑却不佳。有人笑言这是宁浩“受了委屈”之后的迷失之作。宁浩工作室文学总监黄海说,“如果《无人区》当年很快上映,也许《黄金大劫案》会是另外一种面貌,甚至有可能就不会有它出来了。”

  被推迟的四年,或多或少改写了宁浩的电影之路。宁浩不太想这些,也不担心《无人区》会过时,“有一种电影今年看完了就完了,但《无人区》讨论的是人性,人性不是新鲜的话题,但却有很长的保鲜期,是每个时代的问题。”

  从票房的角度讲,《无人区》反而因祸得福。2009年,徐峥和黄渤还算不上一线明星。四年间,徐峥凭借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片《泰囧》刷新了国产电影票房纪录。黄渤持续高产,《泰囧》、《西游降魔篇》、《厨子戏子痞子》、《101次求婚》、《民兵葛二蛋》、《火线三兄弟》……从金马影帝到主持金马奖颁奖典礼,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相比《黄金大劫案》时宁浩自己作为“最大明星”在全国巡回宣传,已晋升“十亿票房俱乐部”成员的徐峥和黄渤是《无人区》的票房保障。

  2009年,中国电影总票房是57亿;到了2012年,这一数字已升至170亿。有人算了一笔账,《无人区》的制作成本1600万左右,票房预计3亿起,以四年前的制作成本,来面对四年后的市场规模和演员阵容,即便算上通货膨胀,也绝对赚了。宁浩的态度是,“我是拍电影的,不是卖猪肉的”。

  好人还是坏人?

  一位2009年看过粗剪版的娱乐记者说,自从在豆瓣电影《无人区》页面标记“看过”之后,每个月都能收到豆邮,问她是在哪里看的,感觉如何。猜测一直没有停止过,看过粗剪版的圈里人成了稀有动物。

  2010年,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赵葆华发表《青年导演切勿自恋》一文,成了网友解读未过审原因的重要依据。尽管赵葆华一再强调自己不代表审查委员会的意见,文章还是遭到了围攻。“在宁浩营造的无人区里可以杀人越货,可以敲诈勒索,可以逍遥法外,可以为所欲为!”赵葆华认为《无人区》中“绝大多数是负面人物”,这一评价在后来的流传中已经演化成了“全是坏蛋没一个好人”。

  宁浩对“好人坏人”的理解显然跟赵葆华不同。编剧尚可讲了一则轶事,宁浩在《疯狂的石头》上映前进过一次看守所,因为打了小区保安。他在里面和一个贼成了知音,俩人从改装摩托一直聊到贾樟柯的《小武》。出来那天,他说里面没啥坏人。

  原版《无人区》中的法庭戏,徐峥施压导致警察失控,有脏话和肢体动作,且警察两次出现都以被害告终。在后来的公映版里,第二个警察没有死于车祸,而是赶到事发现场,把舞女带离了无人区。

  地域因素也被提及。2008年之后,有人曾建议宁浩去甘肃拍,但他最终选择了新疆哈密。这是否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困难重重,宁浩和相关工作人员三缄其口。但公映版去掉了明显的地域特色,汽车牌照上的简称也在后期用特效改了。

  随着《无人区》的上映,赵葆华重新回到了风口浪尖。12月4日,他在新浪娱乐的采访中表示,他刚刚去电影院看了公映版,评价“制作一流,才气一流,对镜头的想象力一流”。虽然他保留了过去的意见“依然是人性上的脏乱差太多了”,但态度已经和缓了许多。

  当年,赵葆华将批评上升为“丢失了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宁浩对时代周报记者回应说:“我尽量对自己负责。我的社会责任是把比较本真的东西表达出来,把我的才能、我的认识本真地拿出来,这个就是最大的负责。”在宁浩眼中,美不是最重要的事,真才是最重要的。

  动物性和社会性的另一种可能

  电影开头,徐峥以画外音的形式讲了两只猴子的故事:一只猴子单独吃桃子,很容易被老虎吃掉。后来两只猴子发明了一种方式,一个先上去吃桃,另一个放哨,老虎来了俩猴都可以跑掉。这就是合作。随之产生的新问题是付出,树上那只猴要懂得留一半桃给放哨的猴子,放哨的猴子也要明白再饿也不能上去抢。这是作为个体的动物所不具备的属性,也就是社会属性。

  猴子的寓言故事,是宁浩后来加进去的。“原先其实不想这么直白,后来想一想好像没有什么更好的表达方法,干脆就在开头加了一些空镜头,把这个问题点出来,做得更明白一点。”其实在宁浩看来,整部电影就是一个寓言故事,关于人的动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斗争。

  电影最后,徐峥通过自我牺牲完成了救赎,余男获救。粗剪版结尾到此结束。公映版中增加了一个尾声,余男回到北京(象征文明社会),在洒满阳光的舞蹈房里开始了新生。陶虹客串了舞蹈老师,穿着纱裙的孩子围着余男叫老师,电影在温暖的气氛里结束。不少看过电影的观众觉得这个桥段画蛇添足,改动的痕迹太明显。

  至于人的动物属性和社会属性最终哪个战胜了,公映版的答案显然是后者。

  编剧尚可在《关于宁浩和<无人区>》一文中透露,“如果没有约束,故事会一直黑暗下去,徐峥的角色也多半会变成《不准调头》里的西恩·潘,他作孽不成,救赎也不成,最后躺在沙漠里骂一声‘我×你个无人区’,便结束了。但在中国不能玩这种‘人性本恶’哲学,因此宁浩让故事走向‘积极’,徐峥退化成动物后又通过‘利他主义’变高大了。”此文很快被作者删除。

  在《混大成人:宁浩、林旭东对谈录》一书中,宁浩本人也曾坦言,最早创作的结尾是毁灭、死亡,所有的终极方向都走向死亡。“我原先写的余男这个角色是一直没有反抗、没有力量的一个角色,她是被暴力所压制的,而到最后,徐峥那个角色的死催生了这个女性的暴力,她最终把那个坏人给杀掉了。可是这样的东西就太不主流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228.html

更多阅读

《les+》08年1月全新扩刊改版革新号这是一场革命 dnf职业革新

《les+》全新扩刊改版革新号火热上市梦想光明,这是一场革命。2005年12月,两个年轻人的梦想,创办一本属于我们自己的杂志,想活得有力量。想去创造。一个月后,像张“大报”的三折页《les+》仓促而有生命力的诞生。2006年12月,《les+》由

声明:《无人区野生的藏獒群 四年“饥饿营销”,《无人区》揭幕贺岁档》为网友我们都不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