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惭愧,由于近期培训业务的繁忙,早该写完的本篇文章拖至今日。在此向常来我博客走走和关注我的朋友们致歉了。
在文章(1)中,我个人认为民营企业至少存在以下一些困惑:
1、企业业务的高速发展与管理的严重脱节矛盾;
2、头、身体和手脚的混乱,即层级和行为的错乱;
3、感性用人和理性用人;
4、老板的“一言堂”和员工的责任使命感问题;
……
民营企业这个庞大企业群体,就像一列高速列车般正以惊人的速度快速的发展的同时,同样以惊人的速度和数量在出轨和翻车。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民企的平均寿命为3.7年,日本为12.5年,而美国则为8.2年;在中国每分钟就有两家民营企业倒闭。在这些倒闭的企业中,有一直挣扎而无法生存者,更有成功企业的突然消亡。
我个人认为,顺境中的民企在面临困惑和正视困惑的同时,有效突破才是最为关键。
思考一:发现问题和困惑,任其自然还是“反防为攻”?
任何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问题和困惑。问题在于当这些问题来临时我们以何种姿态来面对和何种措施来应付。很多民营企业家在看到问题时因忙于公司业务而疏于应对,或采取措施不及时和力度不到位。这就像一个防洪大坝一样,起初这些问题就像“管涌”一样,如果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和后期彻底的改造,则可能由管涌变成口子,最后造成决堤的危险。所以发现问题的同时,有效及时地正视问题和克服问题才是关键,而不是搁置问题和漠视问题。
思考二:民营企业家如何尽快完成职业化改造?
当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时,民营企业家会出现多种截然不同的想法。第一种,沾沾自喜、漠视问题,甚至是骄狂并依然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经营企业。第二种,被问题所困,却又苦于找不到解决的良方,自我感觉职业能力欠缺,有压力和紧迫感,并开始思考并有解决问题的意愿。第三种,看到问题,对问题也有一定的清醒认识,但没有意识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有太多都是在感性做企业和感性用人的,而感性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改造。有一个事实我们必须看到:一个非常职业化的人士未必一定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但一个想要把企业做久做好的民营企业家,不具有职业化的素养或引进职业化的人才和科学管理,是很难让企业走远。而要实现职业化改造,首先企业家要有职业化的意识和职业化的思维。太多的老板会说这样的话:“我以前一直这么做,不也把企业做成这么大了吗?”、“我只相信我自己!”……。不可否认,大部分民营企业在创业之初及后期发展中,老板们各显神通让企业走到了非常的地步。而同样一个事实是像唐万年、牟其中这样的知名企业家,就是在把企业做到非常规模时突然消亡的!
思考三:如何把控企业家的“青春期”?
中国民营企业由顺境可能走向逆境甚至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家处在“青春期”。而这种“青春期”的充分表现为激进主义、感性思考和感性行动,以及对企业经营内外部环境判断的片面性。在现实生活中,曾经有好几个真实的案例,他们的思考和行为都让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尽管他们处在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学历和经历,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的创业激情”。而这种“非常的创业激情”也由创业者无限放大成为一个公司的愿景并为之沉迷,进而失去了对现实环境中“内”与“外”客观现实的有效判断,导致创业的失败。
做企业需要非常的激情,在拥有激情的同时更需要有理性的思考和务实的判断。单纯的激进和靠直觉,在创业业初期也许不会产生特别的问题,而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思考四:如何从三个周期中找到突破?
所谓三个周期,就是指“企业周期、行业周期和宏观周期”。关于三个周期是从吴晓波在某次论坛上发表的观点,感觉深有同感。一个企业的发展,如果企业家不能审时度势,不能了解企业成长的特性,则迷失是必然,走向失败也是太容易。所以很多企业的崛起,是在特定的宏观政策下,或行业发展的特别阶段抓住良好的机遇开始起步和发展。他们也许有不可复制性,但同样有可以借鉴的非常经验给到现在的企业家。
因此顺境中的民营企业家,千万不可闭门做自己的企业。要放眼国际市场和关注国家政策,更要关注国内经济的波动和市场需求。任何企业都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瓶颈和困惑,顺境中的民营企业则更甚,要有效突破应该是个复杂的命题,相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个人的一些思考与大家一起来分享,也非常希望有更多朋友提出一些思考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