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史玉柱的复出,并放风要偿还高额的负债,并在其间成功地推出“脑白金”。经过地毯式的广告轰炸,脑白金又成功了。但毕竟是“枪打出头鸟”。对脑白金的成功,媒体开始了对“脑白金”的又一次置疑。每逢这样的情况出现,企业大抵是难逃死掉的厄运的,即使能够勉强九死一生,也一定是掉了三层皮,有恍如隔世的感觉。该企业能否逃过此劫难,那种置疑对“脑白金”也近乎是致命的了。
我们不禁要问,媒体在企业与产品,甚至是行业与产业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本人曾经有一个梦想是做个记者,因为记者是“无冕之王”,当代的报纸记者有别的说法,比如“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当然,电视记者,摄影记者也有其令人向往的魅力。作为记者,每天都会接受一些挑战,最向往的挑战是做战地记者,尽管在正常人看来是神圣的,在一些偏激的人看来就是出风头了。
本人自认是个已经沉沦在商海中仅存一个相对纯真的头脑的人。几乎只对自己所涉足及相关的范围内的事情感兴趣。放眼最近几年的市场,从对于上市公司之间的收购与被收购,到资本市场的各种黑幕,到一个企业与一个品牌的沉浮。
一件小事就可以让三株、巨人、爱多及其它许多企业大厦轰然倒塌,其中也有像冠生园之类的中华老字号,有多少让人企业沉浮事件不由得让人扼腕而兴叹。而这些又不仅是有中国特色的现象,在美国安然公司与安达信的财务丑闻不也是一样吗?在其中媒体都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当初那些同样的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没有遇到那样危机的时候,不也都是那些媒体在极尽溢美之词,将其夸得天花乱坠吗?
在企业生死之间,媒体就是如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
在足球界与娱乐界,有“棒杀”与“捧杀”之说。
当你被看好,哪怕仅仅是暂时的,都会给你戴上各种各样的光环,眩目得连你自己都不认识你自己,都找不着北了。就如同拍摄婚纱照的人,总是会在那一瞬间被装扮得好得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尽管那只是一瞬间的感觉,而且那瞬间似乎原本就不是应该是自己的,也要用最昂贵的代价换取。脱下婚纱,卸下妆,并没有因此就变成王子或公主。而回到本色的自我,其实什么都没有改变。
看看娱乐界或者是商界,那些媒体(记者)为某一件事情推波助澜的,是不是有点像婚纱照相馆里的化妆师?!如果说婚纱摄影师或化妆师是以给新婚夫妇留下一个美丽的瞬间而达到巨额的利润的话,那么对于娱乐界与商界的那些媒体(记者)呢?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真的就是为了探究真相那么简单吗?如果真的都那么崇高,不是每个记者都获得范长江奖或普利策奖了吗?不是每个记者都能成为斯蒂尔与弗尔摩斯或者波洛那样的大侦探了吗?如果那样,把记者都变成侦探,传媒都变成侦探所不就行了。
其实做媒体(记者)与做侦探所(侦探)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后者需要的只是真相,而没有传播的义务与职责;而前者重点在传播,而所传播的是不是真相倒是其次的。因为,媒体(记者)是依附于社会与市场中的,目的与生存的根基在于吸引眼球,是“注意力经济”。
如果媒体(记者)们的工作都那么严谨,也就不会有有偿新闻甚至虚假新闻的现象及所谓“狗仔队”出现了。即使是在社会法制化进程不断完善,复古派一直把“人心不古”挂在嘴边的今天。
道理谁都懂——水至清则无鱼嘛。
以前曾经听说过媒体中有“封杀”这种说法。就是说对于什么人或什么事情,或者是都不报道,或者是都做负面报道。遭到封杀的时候大抵都没有什么好结果。
这就是团结的力量。这就是媒体的力量。
而团结起来的媒体的力量是绝对不可小视的。
借用一句本人非常不喜欢的已经被说滥了的话“不被媒体进行报道是等死,被媒体进行负面报道是找死”。这就是所谓的“棒杀”与“捧杀”的结果。
最近听说,足球场上的黑哨都有幕后交易,而那是贿赂,严重的要判刑的,司法正在逐步介入足球乃至体育界中。那么,那些专司棒杀或捧杀的媒体(记者)就一定没有介入什么幕后交易吗?棒杀与捧杀乃至各种形式的封杀就没有肮脏的幕后交易吗?新闻与传媒业是否有朝一日需要司法的介入呢?!
随着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现代人的情感寄托相对越来越缺乏了,也越来越有爱心了。
我们经常会接触到“认养”的概念,有人认养绿地,有人认养被遗弃的孩子,有人甚至对无家可归的动物而怜爱有加,有的对患了怪病的人,甚至什么阿猫阿狗的,对弥留之际的各种动物与各种植物都丝毫不掩饰其“爱心”,媒体(记者)对这样的爱心的报道与倡导也令人非常动容。
如果说那些只是仅仅存活几年就夭折的未成年人。就会有许多人出来表现他们的爱心了,而对于企业就不一样。
其实,企业也是有生命的,其生命不仅体现在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上。
企业也有自己的心脏,有自己的血液、有细胞有各种新陈代谢,也有自己的魅力与企业人格。而每一个企业的兴衰都会牵动很多职工的命运。因为,在一个行业中有影响的会不仅仅是自己企业的状况,也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更因为会关联到上游与下游的企业,是所谓产业链的概念,因此很大程度上会对整个产业有影响。会让许多企业的以千万甚至以亿为单位的投入化为泡影,会让更多的人由于失去工作而遭受失业,他们中断自己的职业生涯就会使而他们的自身价值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每当我们看到那些已经存活了几十年、百年甚至有一百五十年的企业,总是会油然而生敬意,而感慨中国的企业大抵都很短命,都是各领风骚两三年,甚至是如同流星般的瞬乎。而有的企业刚刚出生就被判处了死刑。
当然,那些本来就在做着不可告人的黄赌毒假冒伪劣产品,与正规的社会价值与道德规范发生正面冲突的我们也根本就不应该让他们存活,甚至不能给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壤与环境。在每年的3-15,在3-15之外的日子里,媒体在很多领域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企业对媒体本来就应该是有一定的策略的。但百密难免一疏,对危机仍然是防不胜防。毕竟是“漏在外边的椽子先烂”。
据说,一条蛇在其生命中,会多次遭遇劫难,每逃过一次劫难就会增加一分生命力。媒体也是企业所遭遇的劫难之一。
奉劝经营企业与经营市场的朋友,一方面遵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每日三省自身,另外,对危机情况要有一定的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燃。
媒体对于企业本来就是双刃剑,既然无法在短期内让“棒杀”与“捧杀”让各种肮脏的幕后交易消亡,还是正视现实,想办法好好应用吧。能够充分利用媒体的正面效果也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比精-贾春宝(Bekings_Solomon)
2002年3月22日
后记:
每次有新朋友相识,总要问本人做什么工作,当被告知是“写文章,以文会友”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作家就是媒体编辑,似乎只有那样才是正规的工作。对本人的思想稍微了解之后,就会略带遗憾的表示,“你应该去做公务员,否则就太可惜了”。
这种习惯性的思维,就如同传统儒家把做官当成文人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把拿俸禄当成唯一合法的收入来源一样。
看到本人一直在写东西,很多朋友都感觉纳闷:既然你如此喜欢写东西,如此高产,为何没有做编辑呢?重新拾回将近8年前的作品,比较偶然,但这篇文章想来也恰恰对本人没有从事传媒行业提供了一些可参照的答案。
虽然如此,很多比较深入了解本人的朋友,依然会把本人归结为传媒圈子里的人,或者把本人往那个圈子里拉。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本人依然会回到传媒圈子里做一些事情。
但毕竟现在看来,本人已经太久没有过问传媒领域的事情了。
了解本人思维方式的朋友也会奇怪~~~~为什么你不去高校做学问?做个学者教授之类的工作?
更有些人在听到本人说话之后,感觉不去做播音配音主持之类的工作,确实是浪费了,是一件可惜的事情。
日后如果有机会,本人也许真的会在如上那些选择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那毕竟是未来的事情,
现在嘛——还是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