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与温州老板们聊天,他们大多显得很焦虑。
这种焦虑源自继续开拓或是守成的挣扎。改革开放30年,温州人是在中国市场化过程中受益最深的群体之一。最近几年,完成了原始积累的温州人开始以小博大,很是赚了些钱,“炒房团”、“炒煤团”、“炒油团”……我们几乎搞不清楚,是温州人炒热了产业,还是因为产业本身够热才吸引了温州人,他们似乎个个都是“点石成金”的天才。
“我知道,房地产也好、煤矿、油田都好,这些都不是可持续发展产业,我们现在赚的都是子孙后代的钱,其实,我更看好农业,那是真正可持续发展的。”一位温州老板说。那么为什么不去投资农业,而去炒房呢?“投资农业太苦了,吃、住、生活都在农村,现在没有多少人能吃这样的苦。”
自开始炒房,这几年温州人从中获得的收益可能是过去二十几年的总和,可高收益下他们也有自己的困惑。“做房地产就像吸毒,尝过它的味道,很少有人能抵挡它的再次诱惑”,这句话,在房地产界很流行,温州人感同身受。“传统制造业平均利润是很透明的,高低不过5%~8%,不是担心货源,就是担心销路,老外还总动不动就来个‘反倾销’,如果我随便买套房都能赚50%甚至更高,为什么还要活得那么累?”几乎每一个从实业中“隐退”的温州人都在这么问。钱来得太快、太容易,让人迷失方向。
这种焦虑源自对未来的迷茫。“我儿子,我绝不让他做老板!”一位温州老板说,做老板太苦、太累,他自己吃过苦,不希望孩子再吃苦,所以孩子还没上高中他已经时常在“教育”他,未来只有三条路:进机关、进国企、进外企,没有第四条路。“到时候给他几套房子,安稳地工作干着,房子收收租金,日子可以过得很舒服。”他一脸向往的神情。
采访中,很多温州老板笑着说起,下次约采访不必再赶去温州,他们中很多人已经把家搬到深圳,或者正准备搬到深圳。深圳环境好、教育资源好,生活配套好,在他们看来,深圳比温州更适合养老,也更适合孩子成长。“让他可以好好读书。”他们说。好好读书之后呢?进机关、进国企、进外企,依然没有第四条路?孩子会服从父辈的这种安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