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好看吗 从《恰同学少年》看毛泽东创业之必然



   这几天陪着朋友看完了《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故事讲述的是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第一师范读书期间的5年时光里的经历故事。第一师范不仅培养出了中国最伟大的“创业者”毛泽东,还出了众多为中国崛起之事业奋斗的英雄人物,而这些人,都多多少少与毛泽东有关,令我感受颇深,遂决定整理下自己的想法。

      1、社会责任感是基础。

 恰同学少年好看吗 从《恰同学少年》看毛泽东创业之必然
      如果说毛泽东从小就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那么,在第一师范的5年里,他的社会责任感则上升到一个新的高潮点。正是这种日益上涨是社会责任感,让毛泽东在求学的5年里,如饥似渴的学习一起,尝试一切,迫切希望找到救国救民的有效方法。

      通过这些尝试,毛泽东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思想与解决方案,直到如果十月革命这一震惊世界的消息让毛泽东的思想得到了井喷。也许,全世界除了苏联,最高兴的当属毛泽东。

      2、梦想是需要推动器

      在第一师范的第一堂课上,杨昌济老师便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未来的理想(梦想),同学们的理想各式各样,而毛泽东却没有回答出来,他并不是没有梦想,而是社会责任太大,理想太大,却苦于还未找到解决方案,而不能回答。但他的眼神却告诉了杨昌济老师,他的梦想与困惑。也因此成为杨昌济老师最爱护的学生。

      这个梦想,在毛泽东毕业时终于得到了确立,也正是这个梦想,让一个青年,经历数年奋斗,终成一代领袖,终于梦想成真。

      3、潜心沉积各项能力

      博览群书,尽数消化,以集各家所长。在一个图书相对贫乏的年代,图书馆就成了宝地,而毛泽东就成了这个宝地的最晚离开的人。为了读书,毛泽东不惜吃不饱肚子,穿不成鞋子,也要买书来看。这种好学精神,在我们这个年代已几乎绝迹。当然,这种精神也感动了杨昌济老师,于是,杨老师用自己的书房当毛泽东假期的住房,让其饱读贤书。这种学习,完全是课堂以外的自学精神与能力。

      不断尝试,不断实践,以试认识之真伪。在积累了大量知识的同时,毛泽东开始不断的小试牛刀,在马路上教贫民识字,成立读书会;成立工人夜校;成立新民学会;成立学生军…… 每一次的实践都有着积极的反馈与反思,让其受益匪浅。

      关注局势,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案。那个时代,是个十足的乱世。但每一次的局势变化,毛泽东都会关注并与同学或老师发起辩论,寻找解决之道。这位毛泽东后来的军事政治才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谓乱世出英雄,说的就是这些善于抓住机会,善于分析与解决的“万夫之雄”。

      善于团结,善于感染,以集领导之魅力。第一师范的学生活动中,大多数的发起者是毛泽东,大多数的领导者是毛泽东,大多数的成功者是毛泽东,被大多数(几乎是全部)拥护的依然是毛泽东。这就为他锻炼起了强大的领导才能。当然,这些“大多数”不是天生就有,而是奋斗所致。

      4、通身是胆,敢说敢干

      当北洋军3000溃兵到达长沙城南猴子石地区的时候,在没有官兵保护的情况下,长沙市所有人想到的都是躲避,而毛泽东却在第一时间前去猴子石探查详情,并提出以200学生军来打退北洋军的大胆计划。在没有一条真枪的情况下,毛泽东带领着学生军去了。在对方提出谈判后,毛泽东毅然选择前去谈判,谈判过程中的胆识与智慧更是令人钦佩。最终在迟来的警察的配合下,他们硬是劝降了3000北洋兵。这是足以在中国历史上大笔墨记录的事件。这是毛泽东军事生涯漂亮的开幕式。

      第一师范历史上创新最多的属毛泽东,“犯规”最多的亦当属毛泽东。如果没有这通身的胆量,何以创造者众多的最多,恐怕早已胎死腹中。这也是中国现在的创业者,说的比做的多数倍的原因。

      5、名师指点,资源广泛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杨昌济、孔昭绥等名师的悉心指导与爱护,也就很难有毛泽东后来的辉煌成就,也难有中国现在的繁荣昌盛。这是历史的必然与偶然的有机结合。这部电视剧也为当代的教育界人士上了生动的一课,也指明了教育的意义和方向!培养真正的人才,是需要有真正用心用智的教育者的。

     作为一个伟大的“创业者”,大学这几年对毛泽东的意义和影响是巨大的。

     有良因才有甜果,当代的青年,不管你创业与否,不管梦想如何,只管去实现她。也许,有一天,你就是那万夫之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2112.html

更多阅读

从《友邦惊诧论》看鲁迅的抗战激情 友邦惊诧论原文

从《友邦惊诧论》看鲁迅的抗战激情大民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不少单位和个人都在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做一些纪念活动。我想起一个悬案——鲁迅究竟抗战没有呢?网上也早有人发贴,揭发鲁迅在日本侵华时期,没有做过多少抗战

从《会真记》看元稹的两面人格 西山群仙会真记pdf

从《会真记》看元稹的两面人格提起元稹,人们立刻就会联想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此句摘自元稹为纪念亡妻韦丛而作的诗《离思》,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忠贞如一,因而受到人们的称颂和喜爱,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实际

独家:从《甄嬛传》看大清宫女等级(集图)

从《甄嬛传》看大清宫女等级巴陇锋按语:宫廷戏《甄嬛传》里后宫六院女人的名分繁多,乍看这部电视剧,一定觉得宫女等级繁多,一时难以明白。为此,本人特献此小文,以飨各位。名目八种:答应、常在、贵人、嫔、妃、贵妃、皇贵妃、皇后。来

声明:《恰同学少年好看吗 从《恰同学少年》看毛泽东创业之必然》为网友我做不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