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提出工资倍增目标,相信很多人和本人一样,对这个倍增概念心里没底。在商言商,在企言企,下面谈谈企业职工工资的“前世”与“来生”。所谓前世,说的是过去35年的工资情况;所谓来生,说的是未来35年的工资走势。通过对前世与来生的简要分析,让我们职场人明白一些未来工资的状况,以便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一、过去35年的情况(一)基本数据以山东省公布的2012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数据为基准。1、2012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41466元,月平均工资3455元。35年前的1978年,职工月工资40元,年工资480元左右。35年来的工资年平均增长为14%。2、1978年,年工资为480元;10年后的1987年,年工资为1561元;再10年后的1997年,年工资为5787元;再10年后的2007年,年工资为21453元;2012年,年工资为41466元。3、如果一个职工1978年参加工作,且在企业连续工作35年,那么他35年工资总收入为33.29万元。扣除个人承担的社保费用3.35万元,个人实得工资收入只有29.94万元,大数30万。4、社保缴费自1995年开始,至2012年,总的缴费年限为17年,不含养老和医疗补充保险,企业缴费总额为9.75万元,个人缴费总额为3.35万元。(二)基本结论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一个职工35年的工资实际收入,不到30万元。这30万元,要吃喝拉撒,要养家糊口,究竟能剩下多少钱呢?2、2012年与1978年相比,职工工资名义增速为76倍,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5倍,那么,职工工资实际增长大概也就在10倍左右,由此计算,年工资增长率大概为7%。3、从7%这个数据可以看出,职工收入远低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企业职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实惠很少,所谓的人均存款、人均收入等等数据,是不能反映产业工人真实的收入情况的。4、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国家推出的所谓“拉内需、促消费”等等政策,只所以不能见效,根本原因是老百姓手里没有钱所致。5、这些年国家推出的住房、医疗、教育等改革措施,犹如一座座大山,压得职工喘不过来气,其实质就是在不断盘剥老百姓手里的这点钱。6、被一帮无良精英所鼓吹的莺歌燕舞的大好形势,充其量只反映了权贵阶层的声音,掩盖了绝大多数老百姓的真实状况。7、现在有太多的老百姓通过银行按揭贷款,购买住房也好,购买车辆也好,花了未来的钱,办了现在的事,完成了当下的消费。二、未来35年的预测仍以山东省公布的2012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数据为基准。(一)基本数据1、时限:自2013年始,至2047年终,共35年。2、测算依据:(1)中央提出的2020年工资倍增计划。(2)21世纪中叶追赶发达国家的目标。3、工资增长情况总的工资增速,考虑工资基数的不断加大,还想达到过去35年的增速是不可能的,今后35年的增速大概在7%左右。那么,按7%的增速测算,未来35年的职工工资总收入大概在611万元左右。到2022年,职工年平均工资应在8万元;到2032年,应在16万元;到2042年,应在31万元;到2047年,应在44万元。4、社保缴费情况社保缴费仍按目前标准测算,总缴费额为工资额的43%,企业承担32%,个人承担11%。未来的35年,企业缴纳总额为195万元,个人缴纳总额为67万元,合计为262万元。5、养老金缴纳养老保险缴费仍按目前标准测算,企业承担20%,个人承担8%。未来的35年,企业缴纳保险费总额为122万元,个人缴纳保险费总额为49万元,两项合计为171万元。6、企业人工成本企业人工成本,不考虑其他因素,只考虑支付的工资和社保费用:2022年,企业人工成本为11万元,2032年为21万元,2042年为41万元,2047年为58万元。(二)基本看法通过以上分析预测,可以得出以下看法:1、因工资基数增大,尽管平均增速不高,但工资额的增长仍然比较大。所以,从2013年开始,企业的工资增长幅度将会大大降低,甚至远远低于7%这样的增速。http://china.aihuau.com/也很有可能,未来会出现几年甚至十几年工资零增长现象。2、看似今后每年的工资增加额较大,但如果国家对物价不加以严格控制,很有可能工资的实际增速为零,甚至是负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但不能提高,反而会大大降低。3、从2013年起,按此7%的增速,实现中央提出的2020年工资倍增是可以实现的,也就是说从2011年的36233元,到2020年的70970元,可以基本达到倍增目标。4、用未来26年的时间,也就是到2038年,按照7%的增速,年工资收入可到24万元,可以达到发达国家目前4万美金的工资水平。5、按照这样的工资增长速度,企业的人工成本基本上每10年就要翻一番,一般企业是否能够承受得了这样高的人工成本?很有可能大多数企业的利润被不断增加的工资完全吃掉。6、国家的养老金政策必须尽快改革,如果“双轨制”继续推行,是对企业职工的极大不公。以35年为周期,银行存款利率4%计算,一个职工35年缴纳的养老保险,本息合计将达到2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