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股神”美誉的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发表过著名的“致股东们的一封信”,信中讲过一个故事:一个石油勘探者在向天堂的路上遇到圣徒彼得,彼得说:“你有资格住进天堂里的石油职员大院,但是我们已经满员,没有办法让你挤进去。”勘探者想了一下,就对石油大院大声喊道:“在地狱里发现石油了!”于是大院里的人们挤开门,蜂拥而出冲向地狱。彼得非常惊讶,请勘探者搬进大院。但是勘探者迟疑了一下说:“不,我想我应该跟着他们一起去,那个发现说不定是真的呢!”这个故事提醒股民,面对各种市场信息,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千万不能盲从。沃伦?巴菲特的忠告尽管是针对股民发出的,但它对职场中人同样有启示:当一种职业被盲目追捧时,极有可能会演变成烂市的“垃圾股”。不久前看到一条消息,北京市现在最难找工作的是司机和财会人员。而历史倒回五至十年,这个结果是谁也不会相信的。那时候有本会计师资格证和驾照的人都往南方和大城市跑,而且都能拿到很高的工资。即使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这两个职业也是很吃香的。因为在一些管理混乱的企业,这两种人掌握着腐败者的秘密和证据。谁曾想到,不到十年,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变,经济发达地区私车越来越多,司机的工资却一降再降,而财会人员竟然多得没人要。

选择职业要看准它的成长性。某些职业眼下吃香,但并不意味着今后还能继续吃香,成长性大不大,是一个职业值不值得从事的关键。如果看不到成长性,盲目跟风,是很容易陷入困境的。上个世纪90年代初,某高校有三位高材生,甲回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老家,通过各种关系进了当地一政府部门,成为一名让他和家人颇感自豪的公务员,尽管工资不高,但单位总有各种各样的补贴和福利发放,还能给别人办点事得点好处,收入上自感与沿海的差别不大;乙到深圳进了一家外企,工资高一些,但竞争压力大,总是感叹:累,真想停下来歇歇;丙在浙江一家民营企业当了一名技术员,工资低不说,还感到没有保障,因为这家民企创业不久,给职工交社保的钱都拿不出。十多年后,甲提了一个副科级,但仍是机关里的科员,工资加奖金只有900多元,因为当地财政困难,该发的补贴发不下来,最让甲担心的是,当地机构改革已拉开序幕,如果要裁员,严重超编的政府机关肯定是改革的重点。乙好不容易爬上了部门经理的位置,每月有6千多元工资,但自感已摸到了“天花板”,没有上进的可能性,因为这家外企的中国区老总是外方派驻,副总是中国人,但一直提不上去,影响了下面的部门经理的提拔,乙也想过跳槽,另谋发展,可是看看眼下激烈的人才市场情况,再看看自己在年龄上已不具优势,要找一个更理想的位置还真不容易,也就只好随遇而安。倒是丙,从普通技术员干起,现在已干到了企业副总的职位上,别墅、私车都有了。不是丙有特别的能耐,主要是这家民企一直不被人看好,在前五年,几乎没有什么大学生问津,企业老板把丙当宝贝似的培养,工资越给越高,职位越提越高,因为一个项目取得突破,丙还获得技术持股,现在丙所在的公司已是一家上市公司,他个人的股票市值已过千万元,手下领导着数百名研究生和上千名本科生。丙骄傲地说:我现在既为老板打工,也为自己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