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农家店不再是经营者养家糊口的主要目的了,而是为了增强盈利功能和能力,发展成为一个农村商贸企业,盈利就得要赚钱,不赚钱的买卖肯定没人去做。如何赚钱?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经营者要开一个什么的农家店才能够赚钱?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因素,内因:经营者的经济实力、对市场竞争的驾驭能力、对市场渠道的掌控能力。外因:则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同业部分情况。因此,开一个什么样的农家店,能够立于市场、发展于市场,关键就是进行市场定位,这种市场定位就需要对市场进行细分化。
有句俗话,“乡下的狮子乡下舞”。农村的商业有农村商店的特点,经营管理方式也有自身的特色。农村开店,绝大多数经营者,本身都是农民,生长在农民这个群体中,他们经营消费品起初都是小本经营的小买卖,一方面是为了在农闲时找着活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农业生产和生活补个零用钱。多数农资经营户初始经营是为了满足自家购买农资的需要,并在兄弟与亲朋之间销售,随着需求上升后才扩大为农资农家店。
总体上,在农村开设一个农家店,通常需要六个方面对市场进行细分后而做出决策:
农业生产发展的现状
农村开设农家店,基本是都是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这是农家店有别于城市商店的根本区别之一。因此,农村开设农家店需要考虑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现状。
关于农资农家店。粮食产业区、棉花主产区、蚕桑主产区、水产品主产区以及蔬菜主产区、油料主产区,山区、丘陵、圩畈、平原地区,不同的气候与季节、不同的土壤条件,其农资商品销售有很大不同。而且,不同的农资商品,其技术条件和后续服务也各不相同。因此,经营农资商品,一要考虑当地种植习惯、农业产业结构现状,既要抓主业,也要抓少数农业产品生产所需的农资商品。通常讲,大众化的农资商品由于竞争激烈,盈利水平相对较小,而市场需求相对较少的农资商品取得空间相对较大。二要加强与农技服务部门联系,有针对性的组织货源,并市场需求做出科学的预测,以防止供销脱节或供过于求。
关于消费品农家店,也与农业生产发展有着必然的关系。一是邻近城市的农村相对条件较好,种植蔬菜和发展养殖业较多,消费能力相对要高。因此,农家店经营的商品档次和质量都要提高,同时由于城市商业发展商圈的涵盖面较广,耐用消费品特别是大件耐用消费品经营需要审慎,不宜过度发展。粮食主产区、棉花主产区、水产品主产区的农业生产受宏观政策影响较大,生活相对较为宽裕,青年农民外出务工经商,通常情况下,农村消费主体是老人和小孩。同邻近城市的农村一样,“一建设二生活”是农村消费支出的主要走向,农民有了钱,就要建楼房、购买家用电器和装饰材料,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等。三是山区或边远地区的农村各种条件相对较差,制约农村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其农家店建设规模不宜过大,主要是满足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和大众化的生产工具。
农民的消费习惯,影响着消费品农家店的经营方向,这种消费习惯包括民族宗教、传统风俗、乡情乡礼,还有消费趋势的变化等等,这决定着农家店经营的商品是否适销对路,是否能够找到卖点。
关于民族宗教。少数民族居民对民族产品的需求较大,同时汉族居民对少数民族的产品也有潜在的需要,比如,汉族人在招待少数民族居民作客时,就需要采购少数居民的消费品。
关于传统风俗。中国的传统风俗有极强的民族特点。如节庆时期的生活必需品、喜庆商品,既可以是综合商店,也可以是专卖商店。而且在农村,通常情况下,主要劳动力在外务工,在家老人过年购置年货或举行喜庆大事时,通常会将常规的烟酒、糖果、饮料等开上一个清单交给农家店的店主,店主则“照单抓药”配齐后直接送货上门。还有一些是专门的服务于喜庆的商店,除了喜庆商品之外,还包括有半专业性的乐队、迎亲车队、戏台班子等。
关于乡情乡礼。农村人生活作风淳朴,注重礼节且相互关照,这实质上是一个消费圈子,由于农民的生活特性,通常情况下,一个家族越大,且能和睦相处,那么开店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意想不到的朋友越多,其消费的群体就越大。如果经营者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各方相处较好,开起农家店就容易得多。如果在农村有一定的威望,或是一个与外界联系广泛的人开设农家店,也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