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院士非常关心中文信息处理,记得2002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开会,他当时已经患病,正在治疗,身体很弱,但他抱病出席会议,给大家讲话,给了大家极大的鼓舞,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一次听到他的声音。”
2月13日下午,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给本报记者的邮件中回忆起最后一次面见王选的情景。
当天上午11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接到记者电话的倪光南非常震撼,语气极速地追问:“这不可能!这太让人震惊了,太让人意外了。”
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第一时间在电话中向本报确认:“王选老师已经逝世。昨天下午4点,我与方正集团的一些领导刚去协和医院探望了他。”
王选不仅是方正集团的缔造者,在中国科学界,他还是自主创新的排头兵。作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而王选本人,也被誉为“当代毕昇”。
王选最后时刻13日下午3点,本报记者赶到北京协和医院。王选的遗体已经于中午运回家中,王选家属、探访的国家有关领导及方正集团领导已经随同离开。
协和医院一位医生告诉记者,春节后开始几天,王选的病情一直较稳定,前两天病情才突然恶化,病情恶化后,王选就被转入CTU室。这位医生还透露:“生病期间,中央领导对王选的病情极其重视,指示特批了VIP病房。”
魏新则回忆,由于病情恶化,12号下午,方正集团一些领导专门探望了王选,“当时王老师身体状况十分不好,已经处于弥留状态。”
方正集团前任董事秘书长王会民透露,王选于2001年被确诊为肺癌,从那时候开始,王选就有相当部分时间在医院接受治疗。
据王会民透露,在肺癌被确诊后,王选仍经常到北大方正集团,“我最后一次见到王选老师是在方正大厦的走廊里,当时没有多聊,但感觉他憔悴了些。”
北大方正的很多员工均对王选的逝世感到突然,作为方正集团的精神领袖,不少员工当年正是因为“王选”这个名字加盟了北大方正。在北大新闻网开设的王选院士网上纪念馆里,不少方正员工和王选昔日同事好友纷纷留言悼念。
1937年,王选出生于江苏无锡。其负责研制的激光照排系统,先后于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科研项目。
王选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在评价自己取得这些成就时,王选接受记者采访曾表示:“我从来也没有想过会有今天这样的荣誉和头衔。”
“如果那时就一心想着荣誉和成就,就不会有成绩,过分追求荣誉的人一般会急功近利。还没有做,就想着荣誉,什么事也做不好。欧美科学界流传一种说法,‘一心想得诺贝尔奖的人,得不到诺贝尔奖’。”
据倪光南回忆,王选多次为国家自主创新建言献策。“十一五”计划期间,在医院中的王选还为中国今后的自主创新战略提出了许多建议。
激情燃烧的岁月王选看上去略显文弱,这是记者此前采访王选时留下的印象。但这副略显文弱的身体却承受众多的责任。
2000年,已经63岁的王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现在每周只工作40多小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