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新员工守则:迈好职场第一步》
忠诚,首先表现为"忠于职守"。在汶川抗震救灾的前线,解放军战士们每天到各村抢救伤员、发放物资、安置灾民等。早上方便面,中午吃干粮;经常是几天几夜不能洗澡,身上的汗迹经常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手破了,脚肿了;生病了倒下,倒下又站起来……有的战士连续战斗近24个小时,最终因身体极度透支晕倒在岗位上,而在医疗急救点,苏醒过来的战士又主动返回了工作岗位……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们以实际行动抒写着对自己职责的忠诚,用职业的良知尽军人的天职。 反之,职业良知缺失的"范跑跑",在大地震发生的危急关头却抛下学生独自逃命,成为令人唾弃的逃离者。为此,教育部重新修改了教师师德规范条例,明确规定在重大灾难发生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学生。因此,任何一个有职业道德的人,心里要有一条准则:可为与不可为。不然,人们就会成为趋利性的动物,面对利益的诱惑,脆弱的人性就会断裂和扭曲。 忠诚就是竞争力,忠诚于企业的员工必然在工作上表现出高热情、高效率。他们的热情最能代表企业的士气,他们的工作自觉性也最能于潜移默化中体现企业的实力。
![第49节:我的眼高手不低--‘四六四五‘要牢记(1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005545849443.jpeg)
所以,一般来说,企业对于忠诚员工的挑选从招聘时就开始了。通常企业对于一些综合能力不错,但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人会选择放弃。一家著名图书销售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说:"我最担心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辛辛苦苦为企业培训的员工,转身他就跳槽了。"一些企业管理者直言不愿意录用频繁跳槽的人,认为频繁跳槽的人不成熟,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做些什么,做什么更适合自己,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这样的人恐怕自己的公司也留不住,不如不用,免得双方都浪费精力。 之所以强调忠诚是因为社会上存在着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员工对企业忠诚度降低甚至出现道德滑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踢开门后走人"的现象在各类企业中屡见不鲜,对个人和企业百害而无一利。 阿尔伯特·哈伯德说过:"如果能捏得起来,一盎司忠诚相当于一磅智慧。"意思是说忠诚比智慧更加珍贵。个人对公司的忠诚是评价一个员工的重要标准。没有能力的员工可以培养其能力,使其逐步提高工作能力,最终完全融入到公司之中。如果没有忠诚,即使能力再高,本事再大,对公司也不会有太大的价值,并且潜在的危害一直存在,想得到老板的重用几乎是不可能的。 索尼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想进入公司,请拿出你的忠诚来。"这是每一个意欲进入日本索尼公司的应聘者常听到的一句话。索尼公司认为:一个不忠于公司的人,再有能力,也不能录用,因为他可能为公司带来比能力平庸者更大的破坏。朗讯CEO鲁索说:"我相信忠诚的价值,对企业的忠诚是对家庭忠诚的延续,我从柯达重回朗讯,承担拯救朗讯的重任,这是我对企业的一份忠诚。我一直把唤起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坚持自己的忠诚不容易,但是坚持住了忠诚,就是坚持住了你所认为人生最宝贵最值得珍惜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