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新员工守则:迈好职场第一步》
3.创新 做出重大发明创造的年轻人,大多是敢于向千年不变的戒规、定律挑战的人,他们做出了大师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来,让世人大吃一惊。 --法国数学家费尔马

牛鲜花:"夫妻老店"创新记 日本东京的"夫妻店"随处可见,它们把东京这样的大都市点缀得生机盎然。它们的存在往往都有着自己极不平常的经营妙方。 有一家专卖手帕的夫妻店,由于超级市场的手帕品种多,花色新,他们竞争不过人家,生意日趋清淡,眼看经营了几十年的老店就要关门了,他们在焦虑中度日如年。 一天丈夫坐在小店里漠然地注视着过往的行人,面对那些穿着艳丽的旅游者,忽然灵感飞来,他不禁忘乎所以地叫了出来,把老伴吓了一跳,以为他急疯了,正要上前安慰,只听他念念有词地说:"导游图,印导游图。""改行?"妻子惊讶地问。"不不,手帕上可以印花、印鸟、印水,为什么不能印上导游图呢?一物二用,一定会受游客们的青睐!"老伴听了,恍然大悟。 于是,这对老夫妻立即向厂家订制了一批印有东京交通图和重点风景区导游图的手帕,广为宣传。这个点子果然灵验,一下子使他们的手帕销路大开。他们的手帕店也绝处逢生,财运亨通起来。 【点评】让自己的头脑接受"创新风暴"的洗礼 创新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也在改变我们对创新的看法。在职场中,创新不再只是"技术发明"的代名词,也不再是侃侃而谈的精英们的专利,创新无处不在。曾经有一项关于"职场创新能力"的调查显示,近86%的职场人士认为"创新是对现状的改变和优化,不是只有特别大的发明才是创新"。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也提到,"创新"是一个经济或社会术语,而非科技术语。每个有心人都可以尝试着去做一些与众不同、优化现状的事情,就像印"导游手帕"的老板一样。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呢? (1)尝试着让自己与众不同。这里的与众不同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创新。据说,西方一家著名软件公司在华机构招聘员工,在上海交大设点时,有800多人应聘,最后只取一人;在西安交大,2000多人报名,也只录用一人。参与招聘的工程师说:现在的大学生太相像了,缺少个性。这一说法耐人寻味。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注重考级拿证书,比的是在标准化的考试中,谁的级别高,而跨国公司注重的,是你有没有与众不同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坚持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逐渐培养独到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2)抵制模仿和抄袭。一个选秀节目火了,许多电视台都跟着选秀;收到一条有趣的短信,人们连改都不改就不断复制、群发……"山寨"行为流行,成为创新的羁绊。发明激光照排的科学家王选认为,我国科研成果转化成商品的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创新意识。"独创,决不模仿他人"是索尼公司董事长井深大说过的一句话,王选在欣赏之余作了进一步引申:"不模仿他人"的"独创"绝不意味着闭门造车,而是针对市场需要,在大量吸收前人成果和分析已有系统缺陷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市场的‘需要‘和技术的‘不足‘是创造的源泉。"正是基于对创新价值的深刻理解,王选使我国的报业和出版业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经过二代机和三代机的历程,而是一步跳到先进的第四代激光照排,并在较短时间内大面积推广,大大提高了国产照排系统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使国外产品很难在中国有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