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金融界不告诉你的真相》
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不要怀疑,市场上就有这么便宜的事!在法律的许可之下,1分成本竟然可以做10到13倍于成本的生意。传统上将本求利、薄利多销的观念,对于金融界是不适合的。试想在市场上任何一种行业做生意,要能赚到1个资本额谈何容易!这是要经过多少年的努力才能办到?然而,金融机构却用不着这么辛苦,如果是在经济紧景气的年代,金融机构要赚到1个资本额,大胆的说:这是分分钟可以办到的事。 买卖金钱的都是金融机构 在市场上金融机构所指涉的内涵可不是只有银行而已,那只是对于金融机构的定义不了解所造成的,何谓金融机构?简单地说,凡是直接以通货(金钱)做为交易的标的物都是金融机构。换句话说,无论买的卖的都只有通货而没有其他的商品,这样的商业组织,营利机构就可称得上是金融机构了。 所以,每一个市场可以被称之为金融机构的营利组织,其商业型态并不见得完全一样,可是业务内容绝对是大同小异。这也充分地表现出金融机构的地区特性。 如果以国内的金融机构分析,可分为有实体交易与无实体交易两种。所谓有实体交易,既是以某种商品做为交易的媒介;而无实体交易则是参与交易的双方或多方,直接进行所谓的“契约”买卖;这就是有实体与无实体的交易内容。 进行有实体交易的金融机构最具体代表性的就是“当铺”。当铺是国内(中国)民间历史最悠久、也最典型的金融机构,当铺存在于中国市场究竟有多久的历史?坦白说,真的无法考据! 不过,从当铺的商业定位与业务性质分析,可以确定当铺是出现在货币交易的时代,因为在以货易货的交易时代里,当铺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这个推论是正确的话,那么当铺在中国市场上至少已经存在了3000年。 早在殷朝时就已经出现了货币,并且留下了交易的记录,当时是以金铜玉贝布等物做为市场交易的媒介,也就是现在所称的通货;换句话说,早在3000年前的中国市场上已经出现了需要当铺存在的客观环境!而一般的中国人也早已经习惯了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经济危机”时将其作为实时的周转融资的管道。 当铺可以接受的典当物品,小到一般的生活杂物,大到房产地契都可以,民众拿物品到当铺典当换取所需要的资金,当铺则赚取利息,若是典当品在期限内未赎回的话就被视为流当品,当铺可以自行处理;这样的交易约定在中国市场已经执行了千年之久,到现在仍然没有任何改变。当铺通常是以市价的1折到3折收取典当品,除非是抗跌性极强的商品如黄金、钻石等,当铺会以市价的5折到8折收当,利率则是在10%左右,获利非常可观,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当铺的经营安全稳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