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金融界不告诉你的真相》
而中国铝业从2007年10月12日收盘价24.25港元跌到最后一个交易日2008年10月10日的收盘价3.29港元,一年中的跌幅高达86%,远超过同期港股跌幅。金某就以每天2000股的速度、19.54港元的价格不停买入中国铝业。 当金某搞明白是怎么回事,要求取消合约、赔偿损失时,客户经理告诉他,合约无法取消。而金某原来的客户经理汤太太2008年4月调离了。作为唯一“契约”的那通销售电话,银行到2008年11月3日准备单方面强行斩仓前2天才告知金某录音找到了,但金某必须亲自到香港汇丰私人银行办公室才能听到。2008年11月5日汇丰私人银行对金某的账户强行平仓。这时,金某账户中的120万美元、60万港币悉数亏损殆尽,还欠了银行23万港元。银行方面要求他归还这23万港元。 金某认识几个和他一样被外资银行理财理到巨额亏损的投资者。粗略估算,至少有上千人会受这类复杂的、高风险的、被销售人员误导的金融衍生品之害。 实际上,除汇丰外,还有星展银行、荷兰银行等在香港的私人银行销售Accu-mulator产品。这些产品已经使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内地投资者遭受数十亿元以上的损失。类似事件引发的纷争也在不断升级。 与西方数千年的“大富翁”游戏历史相比较,国内对于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认知程度还处在幼年期。事实上、在衍生性金融商品被推出之后,获利绩效不但直追金融机构传统的业务利润,甚至于有时候还超过传统的获利,成为金融机构新的、主要的获利来源。显而易见,金融机构已经是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最大获利者!然而金融机构在获得巨大利益的同期,并没有善尽维护市场经济活动安全运作的责任!
![获利能力指数法 第19节:第一章 提升你的金融获利指数(18)](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003787558954.jpeg)
因为衍生性金融商品给消费市场带来的是假繁荣、是种消费信用扩张后所出现的经济泡沫!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绝对是一种隐忧! 举例来说,2007年开始在美国出现的“次级房贷风暴”就几乎让美国的金融市场崩盘!甚至还波及到全球资本市场造成世界性的“股灾”!或许有人弄不清楚,一个美国次级房贷风暴怎么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影响? 这就是美国金融机构所设计出的“大富翁”游戏。房屋贷款这样的金融业务是有强烈的地域性,而所谓的次级房贷业务也是一样,都是属于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务范围,只是因为次级房贷的客户具有特殊性,所以次级房贷的利率是一般房贷的3~5倍。但美国的金融机构为了分散风险,也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竟然把次级房贷包装成为衍生性金融商品向全世界的金融机构兜售,由于美国是全世界的经济龙头,所以很快,全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就争先恐后地购买美国次级房贷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投入美国次级房贷的市场,其结果就在这场风暴中遭致严重损失而无一幸免!美国次级房贷的风暴虽然大,归根究底都是衍生性金融商品惹得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