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
1748年,亚当·斯密担任爱丁堡大学的讲师。1751~1764年,他担任格拉斯哥大学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接替哈奇逊,主要讲授伦理学。
![第10节:经济学简历:舶来品的前世今生(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003537397427.jpeg)
当时伦理学所包含的范围广泛,包括神学、道德学、法学和政治学。而政治经济学,就包含在政治学中。 亚当·斯密曾经游历欧洲,有幸见到伏尔泰、狄德罗、孔狄亚克、爱尔维修等领袖级人物,也认识了重农学派的领袖弗朗索瓦·魁奈[魁奈著有《经济表》(曾经有人说,人类最伟大的三个发明是火、文字和经济表)],开始思考经济问题。 1759年,亚当·斯密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出版,获学术界极高评价,跻身英国一流哲学家之列。温家宝总理几次提到,他喜欢并提倡大家阅读《道德情操论》。 1767年亚当·斯密开始着手撰写《国富论》,历经近7年,1773年完稿,1776年3月出版第一版。 1778年后,亚当·斯密与母亲定居爱丁堡,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同时,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 从他的画像中,我们发现亚当·斯密远非英俊,除此之外,他常常走神,而且有比较严重的口吃。也许,这就是大智若愚吧。 亚当·斯密终生未娶,与母亲相依为命,至为孝顺,1784年他的母亲以90岁高龄去世,不过6年后,1790年7月17日,亚当·斯密就在爱丁堡与世长辞,享年67岁。 去世前,他烧毁了自己的全部手稿,以免误导后人! 他的墓志铭是:《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长眠于此。 亚当·斯密生前享有巨大的荣誉:一次,英国首相小皮特与几位重臣正在交谈,亚当·斯密被邀参加,当斯密步入室内,每个人都站起来。他说:“诸位先生,请坐!”首相却道:“我们要等您先坐下才就座,我们都是您的门徒啊。” 《国富论》被誉为经济学的《圣经》。马克思对此书的评价是最有名的: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 1901年,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严复(1854—1921)就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他给这本书起的名字叫《原富》,也就是“财富的本原”的意思。 遗憾的是,当时的中国没有几个人注意到这部划时代的巨著,更不用说理解其思想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译本,是20世纪70年代郭大力和王亚南两位先生精心翻译的,不过,翻译的目的不在于学习,而是为了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这是时代的悲剧。 由于《国富论》的巨大影响力,它的风头盖过了斯密的另一部巨著:《道德情操论》。其实,《道德情操论》的学术价值一点也不亚于《国富论》。《真实的亚当·斯密》一书的作者詹姆斯·布坎说,在维多利亚时代到来前,即使是《国富论》也没有超越它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