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
总有一天,那些努力工作的人会发现,自己被偷懒的人剥削了。谁也不比谁傻多少,结果就是大家都偷懒。在平均主义体制下,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偷懒,占别人便宜。制度存在缺陷,好人也只有做坏事的份儿。 三个问题合起来,就是著名的“资源配置”。 计划经济配置资源,采用的方法是计划。生产什么,按照事先的计划;如何生产,看计划如何规定;为谁生产,按照事先计划的分配方法。 市场经济则用价格机制解决资源配置。生产什么,要看何者的利润大;如何生产,要看哪种生产方式的成本低;谁能得到,要看谁的出价最高。 计划经济听起来是美妙的。你看,由最聪明的人组成计划部门,制定计划,只要按照计划执行就行了。 市场经济看起来不那么完美,好像没人管,任由个人发挥,无所适从似的。 计划经济的有形的手,有时会把问题搞糟。市场经济由看不见的手来安排,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盛赞了这只手的美妙。 新中国建国60年,前30年是计划经济,后30年是市场经济,问题在于,为什么开始的时候,我们不信任市场,而很多国家从来就相信市场呢? 很简单,人们对世界和人自身的认识不同。如果你认为,个人的、自发的、自利的力量,比集体的、自觉的力量更大、更根本,你就会拥护市场经济,否则,就支持计划经济。 为什么听起来那么好的计划经济,比不上看起来混乱的市场经济?比如,中国的农村,原来以集体为单位生产,就不如现在的以家庭为单位好。 计划经济的计划要实现,有一个前提,必须知道每个人的欲望、需要,没有任何失误。这是绝对不可能的,除非官员个个是神仙。 市场经济把决策权交给个人,靠价格传递的信息引导,个人就可以做出决策,而且可以适时调整。不要小看价格,只要价格不被压抑,就可以保证不出大事。 一个地方粮食绝收,这肯定是计划者没有料到的。怎么办?计划经济不允许人们把其他地方的粮食倒腾进来,那叫“投机倒把”,是要判刑的。只能层层上报,即使不存在有意隐瞒,在上报前,还要搜集信息,核查真假,上级在接到信息后,就要开会研究,然后制定计划,看看从哪儿调粮食过去,计划的变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搞定的。有了粮食,还要有调运的计划,也是个麻烦事。等粮食终于到灾区的时候,人恐怕早就饿死了。
![第22节:经济学的作用:让人更快乐(1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00341254324.jpeg)
市场经济下,情况则是这样的:粮食灾区的粮价将飞涨,这个信息很快会传递开去,得到信息的人发现了赚钱的机会,就会把粮食贩卖进来,而且只有动作快才能挣到钱。这些人虽然赚了钱,但是他们功德无量,不但让濒死的人没有饿死,还让粮食富余的人增加了收入呢! 允许市场作用,就不会饿死人,经济学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