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无间道四大类型:商业间谍距离我们如此近



   揭开神秘面纱这些可能就潜伏在人们身边的商业间谍究竟是怎样的人?

    “潜伏”型商业间谍

    案例:富比案、维尔康与江山制药案

    这一类商业间谍古已有之在中国也是层出不穷甚至已为广大民众所熟悉像以前不少热播的涉及企业和经济题材的电视剧就常常有古代经济“间谍”的片段比如一家酒楼为提高顾客量不择手段窃取了另一家酒楼招牌菜的烹饪手法。

    目前仍处在僵局中的“富比案”就属于这一类型从案件目前进展来看富士康的“招牌菜”似乎就被比亚迪“顺”走了。

    事情缘起于2006年6月开始的一场诉讼。当时富士康旗下两家子公司及其母公司鸿海分别在深圳和香港提起了比亚迪侵犯商业秘密诉讼索赔650万元。

    2007年1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委托北京九州世初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对该诉讼案进行司法鉴定。12月初第一批官方鉴定书出炉。鉴定结果表明比亚迪获取的相关文件中确有大量文件构成非公知信息。

    2008年4月10日富士康发布公告称比亚迪创始人之一夏佐全曾被拘留而原富士康员工、现比亚迪员工柳相军和司少青被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宣判侵犯富士康集团商业秘密罪成立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和1年零4个月。

    今年5月台湾媒体《今周刊》又披露郭台铭在回应“股神”巴菲特时曾表示曾在富士康担任主管的柳相军和负责编制工艺流程文件的干部司少青二人于2005年7月从富士康跳槽比亚迪却在尚未离职前就已拥有并使用比亚迪电子邮箱并与比亚迪行政总裁李柯进行重要工作讨论。

    上述案件只是原职工跳槽到现有公司顺便“捎带手”带上了点“资料”。更有甚者有公司直接派遣员工“潜伏”到“敌人”内部获取各种商业机密。比如被称为“全球史上十大著名商业间谍案”之一的维尔康药业与江苏江山制药公司间离奇的技术偷窃案。

    公开信息显示从1999年开始4名华北制药集团旗下的维尔康药业公司派4名“卧底”分别“驻扎”到江山制药的4个生产车间并对VC生产过程中的提取、发酵、转化等4道工序进行技术窃密。

    让人难堪的是直到两年后即2001年5月江山制药公司才初步察觉到技术失窃事件的存在。随后江苏警方逮捕了唐清海、毛雷等5人另外通缉了其他两位维尔康方面的人士。

    不过一切似乎都有点晚了。人没抓到倒在其次江山公司的损失却难以在短时间内弥补回来此外涉嫌窃密的竞争对手维尔康已在生产工艺和技术上赶上了江山公司。

    “官员客串”型商业间谍

    案例:浙江电力采购底牌泄密、郭京毅案

    政府官员退休、离职后往往会得到一些大型国内外公司的垂青为其出谋划策理清政府政策。然而有些前官员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利用原先的关系“客串”干起了“间谍”“无意”中打听各种不公开的政府信息或经济信息。

    几年前浙江省电力系统的一位前官员就把当时电力系统重大设备采购底牌泄露给外方导致中方蒙受了涉案金额高达上百亿元的损失。此事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不可开交不少官员在事发后唯恐避之不及。

    其实这不仅仅是个案甚至可以称得上“冰山一角”。公开信息显示1999年南平市竭力避免同行并购但由于外资公司透露情报摩根士丹利国际基金实现对南孚控股后转手将股份卖给吉列。

    更有甚者少数现任政府官员在收受了贿赂之后转脸就立马变成了“间谍”或者说沦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政府内部的“代理人”。他们一面力促相关部门制定政策一面又将这些政策信息“非常及时”地转卖给外国公司算是收了“好处”之后给外企的“回报”。

    商务部条法司原巡视员郭京毅就是这样的“典型”。其在制订政策、拟订法令时处处为相关外企留足“后门”。他在草拟外商购并中国企业的法令时为外商对中国行业龙头进行斩首式的购并大开绿灯使中国经济安全形同虚设。

    “潜移默化”型商业间谍

    案例:力拓案

    “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借用一句广告词或许可以从一个方面解析这类间谍的特点。他们往往跟中国不少企业的高管混得很熟甚至“称兄道弟”到头来才发现原来这都是“梦”人家根本就没把你当成“兄弟”。醒悟得慢的人或许在几天之后才知道所谓的兄弟原来是经济间谍企业的秘密或许早已在酒桌上被“套”走了。

    近期力拓“间谍案”的主角胡士泰就是这种类型。

    据了解胡士泰毕业于中国高等学府北京大学上世纪80年代曾在中信集团工作过一段时间也算有在国企工作的经历。随后留学澳大利亚毕业后又进入了力拓旗下的哈莫斯利铁矿生产部门工作并在1997年“转换门庭”成为了澳大利亚人。

    “华人心连心”。胡士泰也确实做到了。他不仅跟大钢厂混得很熟像涉案的首钢人员谭以新就被媒体曝出“他们俩关系密切”而且连小钢厂都经常能看见他颇为“勤奋”的身影。有些钢厂甚至“巴结”他送上各种“好处”也因为这些“好处”他被中国相关部门认定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但他的“心”可不止联着国内还联系着国外尤其是其雇主力拓公司。身为力拓雇员他尽职尽责一心为公司连一般人不屑于去的小地方、小钢厂他都会亲自去谈判。有人就戏言胡士泰可以获得外企在中国的“最佳雇员”奖了。只是因他窃取“商业机密”给中国钢厂甚至中国经济和人民造成的伤害该由谁来承担?

    史上著名商业间谍纠纷

    微软VS甲骨文

    2002年甲骨文的CEO拉里·埃里森承认甲骨文一直在雇用私人侦探调查微软的违法行为比如派私人侦探去翻竞争技术协会的垃圾桶试图找到微软公司向这个组织行贿以便影响其反托拉斯案审理的证据。

 商业无间道四大类型:商业间谍距离我们如此近

    联合利华VS宝洁

    2001年初宝洁公司和联合利华公司之间爆发了情报纠纷事件。

    2001年4月面对主要竞争对手联合利华的强烈质疑宝洁公司公开承认该公司员工通过一些不太光明正大的途径获取了联合利华的产品资料而这80多份重要的机密文件中居然有相当比例是宝洁的情报人员从联合利华扔出的垃圾里找到的。

    IBMVS日本三菱

    1982年6月23日早7时6名日本人被FBI警员押解。被逮捕的是日本日立制作所和三菱电机两家著名电气公司的6名雇员另有12名雇员被美方发出了逮捕令理由是“非法获取有关世界头号计算机生产商IBM的基本软件(OS操作系统)和硬件的最新技术情报并偷运至美国境外”。1983年2月日立三菱公司在承认雇员有罪的前提下与原告方达成和解。

    通用VS大众

    2002年5月通用汽车公司的一名前主管被起诉。据调查他在1996年携带着通用的一些重要文件包括新车型计划、供货价格和即将投产的一条新车型生产线的详细方案加入德国大众公司。有关方面认定该名主管所带走的那些资料对大众有着重要的情报价值。最终作为了结大众公司向通用公司赔偿了1亿美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29253.html

更多阅读

艺术人生之无间道 刘徳华梁朝伟艺术人生

不小心打开了PPLIVE里的艺术人生节目,正好是有关梁朝伟的采访,兴之所致,一边看一边记录下了有关第三部无间道人物与朱军对答的主要内容:(其实我知道这里面的话很多也是准备好了的,有些在上台前主持人已经和对话做过练习了)陈慧琳是这样评价

《无间道》与《无间行者》 无间行者和无间道

从胡兰成的文学理论看《无间道》和《无间行者》的差别胡兰成在《中国文学史话》的第一章《礼乐文章》中开篇就说:“中国文学是人世的,西洋文学是社会的。”用朱天文的话来讲,这是给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的殿堂里定下了自己的坐标。胡先

影评《无间道2》 无间道1影评

相关影评: 更多>> 我也看过这部电影 ◎片  名 无间道2◎译  名 InfernalAffairsII◎年  代 2003◎导  演 刘伟强WaiKeungLau.....(asAndrewLau)      麦兆辉SiuFaiMak.....0(asAlanMak)◎编  剧 庄文强FelixCh

无间道2 无间杀手

  “谁能改变人生的长度,谁知道永恒有多么恐怖,谁了解生存往往比命运还残酷,只是没有人愿意认输,我们都在不断赶路忘记了出路。”——这不是我的追问,这是电影《无间道》的主题曲。我的问题是:如果已经忘记了出路,那么,越是不断地赶路是否

水军营销 网络水军,商业间谍与营销暗战

   经常上网的人们不难发现,在网上有很多帮忙删除负面帖子的广告。这就是网络营销公司业务的一种类型,基本上属于低级公司专门从事一些帮人删帖或者是帮人发帖的勾当。由于其都是规模较小,但手段卑鄙的类似作坊式的“公司”,所以又被

声明:《商业无间道四大类型:商业间谍距离我们如此近》为网友冄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