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不被操纵的秘密:心理操纵与反操纵》
宠臣太过,就必然会为患于朝廷。大智如康熙者,不曾明眼辨奸,实为憾事。 等到明珠最终一日被人告发,康熙也仅仅是免了他的大学士之职,并且,还是很不忍心的。过了不久,康熙又把他招来身边,充任“内大臣”! 明珠是个可憎可恶之人,我们可以从他成功的背后去寻找答案。他要不是操纵着康熙这棵大树为他挡住烈日、挡住狂风、挡住暴雨,他早已是满朝文武的众矢之的,身首异处了。 明珠的官道畅通之法,不可为我们所效仿。但是,我们也可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大人物永远是你坚实的靠山,背靠大树好乘凉啊! 名人往往是有实力的人,他掌握和操纵着某一领域的话语权,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借助他的势力,你能快速地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声誉。
![第43节:为什么名言更具权威性——同一句话,不同影响(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001092832792.jpeg)
在现代社会,“借势”这种手段也常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等领域广泛运用,而且大有日趋扩展之势。对于人际交往,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自身形象,扩大自己影响的策略和技巧。你可以巧妙操纵名人的影响,如请社会名流为你题个词,请专家教授为你写的书作个序,作为提高你的身份和能力的资本;等等。虽然这种做法有沽名钓誉之嫌,但这其实是东方人“不为天下先”的眼光,不甚公道。被社会承认,是人的正当追求,对社会进步也有积极意义,而借助名人的名声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就是被社会所承认的方式之一。 美国总统也能帮你卖书、卖衣服、卖自行车、卖汽水,你相信吗?这并非笑话,只要你策划得法,巧借名目,美国总统这一神圣的王冠你照样可以玩于股掌之上,为你的市场竞争活动增添爆炸新闻。 美国一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他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便借总统之名大作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一抢而空。 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又送一本给总统,总统上过一回当,想奚落他,就说:这书糟透了。出版商闻之,脑子一转,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售尽。 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便不作任何答复,出版商却大作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却善于操纵总统之名大发其财。 看看,名人帮你说一句话,你的生意就此改观了! 中国天津的自行车品牌飞鸽得以扬名海外,也是因为很好地操纵名人效应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