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职场女性生存法则:人人都是杜拉拉》
PART 3杜拉拉会做事,绝对不做无用功 "娇贵公主"要不得,职场竞技需要苦功夫 镜头回放

杜拉拉在国营单位的时候就闲不住,那些养尊处优的人集体讨厌她;后来到了民营企业,工作仍旧很努力,干活舍得下力气,对公司的活计忠心耿耿地傻干,老板阿发见了心中欢喜。到了DB,她更是把加班当成家常便饭,丝毫不敢松懈。 如果是拉板车,女人在职场里绝对没有优势,再"使力气"也白费。偶尔出个能够与打虎英雄武松过招的"母大虫"、"母老虎"的是稀罕,绝大多数都得甘拜下风。好在现在的职场竞技场里,拼的不是体力,是脑力。 拼脑力,也是要下苦功夫的。女人走出家门在职场中打拼不过是近百年的事,大多数职场规则还是男人定下的,这些标准主宰着今天的商业环境,束缚着女性的发展。职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没有谁会因为对手是女性而手下留情,职场不分男女,你想胜出,就得以显著的优势压倒别人,证明你的价值。这靠什么?说白了,还是苦功夫。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最新评选的2009年全球50大杰出女性CEO结果显示,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排在所有华人女CEO之前,名列全球第九,而这一次已经是董明珠第五次上榜。全球性的认可使董明珠成了无可替代的女性偶像,无数营销行业的晚辈将她奉若神明,想摘到她是如何取得成功的。董明珠说:"唯一的办法是要自己先放弃性别之差,只要愿意付出,能吃苦就一定会被认可。" 听到这句发自肺腑的话,我忍不住认真翻阅了一下董明珠的简历。她1954年出生,36岁开始南下打工,从一线销售员做起。营销工作对她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职业。她既不了解商人,也不了解市场,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 第一次出差,董明珠一个人坐火车赶到北京,不料意外摔伤了,坐骨神经疼得厉害。同行的同事劝她休息一下,她执意不肯就这么一瘸一拐地去了北京。北京有个大制冷展示厅,专门展卖空调,他们在那里待了两天。董明珠顾不上伤痛,全部心思都在听老业务员和展厅经理大侃生意经。第三天,董明珠又跟随老业务员到了沈阳。她的坐骨神经还是疼得厉害,到医院一拍片子才知道,是骨裂了。谁都没有想到她会伤得这么严重,可是董明珠不允许自己卧床休息,还是坚持跟着同事把这趟差出完了。 在这种好强而又不服输的精神支持下,董明珠在短短半年时间里,从什么都不懂而成为一个对产品和市场都非常熟悉的业务员。她不但做成了300多万的生意,还熟悉了安装空调的房间面积、所处位置、窗口大小,应如何配置多大功率、什么型号的空调,还有空调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她懂得了要怎样对付不同区域、不同性格、不同品行的经销商。营销对她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具体的东西了。 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董明珠绝对不是一帆风顺,她甚至遇到过"流氓",深深体会过被无赖商人欺骗的痛楚。一次,她独自去安徽的某客户处追债。欠债方是一家电子公司,规模不算小,光临街的商铺就有200多平方米,装修得也很气派,几十个员工忙忙碌碌,来回穿梭,留给她的印象不错。 没想到对方老总一见面就露出了无赖嘴脸,他说货没卖完,一分钱都不会给董明珠。董明珠决定用"磨功"对付这种无赖。不给我钱,我就跟你耗。躲着我?我天天到你办公室,不信你永远不露面。董明珠的倔强是骨子里的。按理说,要债这件事情,是前任业务员留下的问题,不要也不关她的事。可她既然已经开始了,就不准备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