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纽约时报》在我心目之中是有着特殊地位的,每天都会花些时间在它的网站上漫游一番,临近冬奥会自然要看看美国记者是如何观察大赛的,彼岸的同行对人物的挖掘细腻深远,比我们扎实很多,那些关于人物命运的描述会被我一一收藏在文件夹里,找机会在节目里与观众朋友分享。近日的一篇报道让我不仅收藏,更让我花费时间研究了一番,以确认一个看起来不可能的事实。
《纽约时报》特派记者在文章的开头陈述了这样一个事实,加拿大运动员在本土举行的奥运会之中从来没有拿到过金牌。我的第一反映是不可能吧?加拿大在我的印象之中那可是一个体育大国,当然按我们的标准不是一个体育强国,但是贵为东道主,拿不到一块金牌,那在我们看来无疑是灾难。
为了排除疑虑,我首先到国际奥委会官网去看看纪录。加拿大的奥运历程,最有名的就是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的巨额亏损,几年前当我身处昔日蒙特利尔奥运村的时候,加拿大人面对世界各地的游客还要不断地自嘲。但付出巨大代价的蒙特利尔只为加拿大带来了5块银牌、6块铜牌,创造了奥运会历史上首次东道主没有金牌的尴尬纪录。
12年后,卡尔加里前仆后继,勇办冬奥会,112名加拿大健儿征战10个大项,仅仅收获了2块银牌和3块铜牌,令人悲愤啊。望断奥运会历史,的确只有加拿大人是没有金牌的东道主。
无雪的温哥华不能再没有属于加拿大人的东道主金牌了,加拿大奥委会破天荒地拿出1.18亿美元资助所有奥运选手,希望可以打破这个魔咒,政府甚至也参与其中,集合加拿大科学家们加入到一个高度机密的计划之中,期望高科技可以助力东道主健儿争金夺银,这个计划名字很有些霸气的——“拥有领奖台”。
其实,加拿大人以往并不在乎到底可以收获多少金牌,在美国人眼中,这个幅员辽阔的北美大国骨子里还是被小镇文化主宰着,谦卑、不具侵略性,国民并不喜欢高调的全民英雄,也无需金牌来证明自己什么。甚至在一些加拿大保守派眼中,在奥运会之中对于金牌过多的诉求就好似美国人入侵阿富汗一般。
这一次加拿大代表团领奖服的胸前除了标志性的枫叶之外,还有一个巨大的“C”,以表达国名。敏感的加拿大人为此颇为不爽,他们指责这个“C”就是在讨好加拿大总理哈佩尔所属的保守党,因为保守党英文单词字头就是“C”。国家在大型赛事上的强势让不少加拿大人明显感到了不适,这与我们简直是太不一样了。
“拥有领奖台”计划的负责人杰克逊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现得小心翼翼,非常得体:“我们没有什么太大的压力,比如一定要夺取金牌。我们只是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奖牌属于加拿大,我想这一次应该有希望拿到30块以上的奖牌。”对照2006年意大利都灵冬奥会,加拿大应该有此信心,4年前他们从意大利带回了7金10银7铜,总计24块奖牌,那是加拿大在冬奥会上的辉煌顶点,也是仅次于洛杉矶奥运会最大的一笔收获。
加拿大和美国一样,大赛不看金牌榜,只会关注奖牌榜,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有些中国人曾经讥讽美国人不敢拿出金牌榜和中国较量,只是在奖牌榜上妄自尊大,这真是天大的误会,美国人现在提及某个奥运巨星的时候还是习惯于计算其奖牌总数。
加拿大的文化名人们面临温哥华冬奥会,也会深刻审视一下国家民族价值在国民心目之中的地位。著名小说家玛格雷特认为所谓的英雄主义在加拿大已经几近消亡了,国民对于国家的态度好似大夫面对垂死的病人,并不祈求病人完全康复,只要活着就好。这听起来有些残酷,与我们惯常的价值观相去甚远。也许玛格雷特过于极端了,另外一位作家里克勒在专著之中也提及了这个敏感的问题,他认为加拿大国民并非不在乎全民性失败,每个人荣耀,但是他们害怕过度夸张之后的怅然若失,北京奥运会上,加拿大选手赛前极其高调地竞逐1000米男子皮划艇金牌,最终只能排名倒数第二,颜面尽失。
暂且忘记有关国家民族利益和价值的争论吧,如今的世界只是愈加务实罢了。
当初温哥华之所以执著于申办2010年冬奥会就是想弥补一下加拿大几年前的一个失意,因为在200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争夺战中,魁北克地区以微弱的差距输给了同属北美地区的美国盐湖城,这一次由不列颠省的代表温哥华作为加拿大的代表卷土重来不仅仅为了金牌,更是为了这个地区的繁荣和经济收益。
为了让冬奥会更深刻地影响到这个国家,一支强大的加拿大代表团就变得非常必要了,温哥华组委会最为积极,在“拥有领奖台”计划的所有投资之中,他们支付了一半。尽管这个计划的投入无法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金牌计划相比,但是加拿大人也算是竭尽全力了,他们打破了以往平均使用资金的痼疾,为一些重点项目倾注了足够的支持,尤其是那些可以吸引青少年的雪板和雪上技巧项目受益最多。
大约一个月之前,“拥有领奖台”计划的组织们公开了他们过去5年的投资去向,其中一项是花费800万美元改进冰壶项目冰面的制冰技术,这让我们这些外行人不禁瞠目结舌。加拿大科学家们使用了导弹跟踪技术来分析高山速降运动员的动作轨迹,以利于成绩的提高。速滑运动员也享受到了一种特殊装置以提高其力量水平。
几年前,我在加拿大的书店里特意买了一本名叫《冰球:一个国家的运动》的大画册,希望可以洞悉加拿大人特殊的冰球历史。如果说一定要拿到一块东道主冬奥会金牌的话,加拿大人应该首选冰球。但“拥有领奖台”计划并没有为冰球特意拨款,将荣誉的期望全部交付给了民族的狂热和高水平的联赛。
居住在温哥华的一位著名冰球专栏作家的一段话表达了所有人的情怀,“如果只要一块金牌的话,我们希望男子冰球的决赛是对阵俄罗斯。正常比赛时战成2比2,加时赛最终获胜的是东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