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心理操纵术:掌控他人的力量》
比如你们因为工作上的事发生口角,因此对方总是觉得你在同学中败坏他。他见你和大家闲聊,就误以为你又在议论他,事后经辅导老师找到所有在场同学核实,澄清了事实,也解开了这个人的心理疙瘩。 下面几种情况更有效 各种态度改变技术在不同情况下并不是同样有效。口头技术在下列情况中可能更有效: ? 当你使用一种积极的、机智的语调来表达时。 ? 根据听众来调整你的谈话。 ? 使用逻辑。 ? 使用恐惧、挫折和其他情感来支持你的观点。 从侧面入手改变认知 谈话技巧虽然有效果,但是当人们能够亲身体验时,更容易接受改变。因此,让他人分享体验或亲身经历的事件,实践新的行为能有效地刺激他们去改变态度。 以身说法 你可以用别人或自己的经历来引导,从而改变他们的认知。尤其是你自己的亲身经历会更有效。 但这种类比事例一定要真实可信,不能刻意编造。 引向另外一个环境

就是超越时空,摆脱时下情境,引导对方想象几年后他自己回忆今天的情境时,会不会有不同的看法。 换个角度来说事 一个认知总会有它的两面性,换个角度也许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这次失败,不要昏天黑地,换个角度想正好是为你提供了研究教训的机会。朋友背叛了你,也正好说明你要有新的朋友了。 将心比心 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对方的考虑扩大到全体的考虑中去,你可以说:“人都追求完美。你完美了,你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吗?其实人人都完美了,也就无所谓完美了。” 来源的用意 如果对方知道你所作出的言论或者坚持的态度是出于某种高尚动机,就会比较容易改变态度。 相反,如果他认为你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才这样做,那会使信息的可靠性大为降低,他的认知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心理学家对此做过实验,结果是当劝导者所提出的主张与自身的利益完全相反时,他最容易让对方改变自己的观点。 所以,当你建立对方认知的时候,要注意不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话,起码要作出一副就事论事的姿态。 说到底,就是让对方认同你的过程,以便达到认知的重组、改变或替代,从而造成态度的改变。 另外应该注意的是当认知更新后,还要注意对新的认知的不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