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节:民主与经济增长纵横谈(4)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陈志武:腐败盛行,社会不公,地区间、城乡间,以及不同群体间收入机会不平等,这些现象越来越严重。之所以如此,一是权力不受民主监督制约,二是通过国有制与行政管制让政府控制的资源权力太多,这两者加在一起形成了有利于腐败、有利于不平等的温床。既然政府权力不受监督制约,而我们同时又通过国有制让政府直接代替市场进行资源配置,这就等于把全国老百姓的钱和前途都交给了不会被问责的当权者去支配。

  这些集中控制起来的资源和发展机会分配给谁呢?以2002年为例,北京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最高,为15905元,各省会城市人均9223元,地级市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为5137元,县级最低,人均才590元。这种投资差别当然给各地居民不同的收入机会。2002年北京的人均GDP是28449元,省会城市人均GDP是22565元,到地区级市是13660元,最后到县一级才5674元。难道这种收入金字塔结构跟权力金字塔结构的吻合仅仅是巧合吗?

 第57节:民主与经济增长纵横谈(4)
  老百姓的金融储蓄都掌控在国有银行的手里,土地也在国有制的名义下由官员支配,结果是谁有权力、谁有关系,谁就能融到资金发财,谁就能做一夜暴富的房地产开发商。另一方面,权力关系也决定了谁能、谁不能找到高收入的工作。由于行政权力掌握了所有的资源和审批权,这也逼着每个想发财的人只能走官商勾结的道路。

  这就是说,当政府掌握所有资源而行政权力又不受制约的时候,政府在代替市场分配资源时,资源的配置就会既不符合效率原则(因为不是按市场规则分配),又不符合公平原则(因为没有代表民意的民主问责机制),而只会符合权力原则。

  2005年我在一篇论文中的研究表明,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民主国家的各地区间收入差距基本上在逐年缩小。其中,国有经济成分越低的民主国家,其地区间收入差距减少的速度则越快。相比之下,在缺乏民主机制又以国有制为基础的中国,过去五十多年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加大。也就是说,一方面中国过去没有实质性监督制约机制保证行政资源配置的公正、公平,另一方面又有现代交通运输技术、现代银行体系所提供的超强资源调配能力,结果是把人为配置资源的偏差、扭曲效果放到最大,结局跟搞国有经济的初衷正好相反。政府介入经济的程度越高,地区间越不容易平衡发展,这个结论当然跟以往固有的看法相反。

  所以,民主不是什么形而上的价值诉求,而是涉及普通大众切身利益的务实选择,是涉及收入机会是否能平等的问题,一点也不抽象。

  四

  问: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中国人民的素质还没有达到民主需要的水平。民主和素质到底是什么关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28390.html

更多阅读

第35节:黄金与土同价(4)

系列专题:《人民币岂能屈于美元霸权:金钱统治》  王侯借贷不还,看情况而定,如果是当红政坛人物,半借半送,如果是二线干部就弄点地产冲销坏账。连皇帝都跑到寺庙里出家了,想回去也得拿钱来赎,赎金少了都不行(据说有亿万钱,还不还价),还怕个把

第59节:民主与经济增长纵横谈(6)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但在中国内地这样庞大的社会里,情况完全不同。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地人们的利益偏好甚至价值观差别很大。同一地方的不同社会团体,利益差距也很大。因此,在中国仅仅通过开放的互联网

第58节:民主与经济增长纵横谈(5)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陈志武:事实上,民主不仅是一种价值观,更是一种实践。让公民具备民主素质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让公民去实践民主,在这个过程中去了解、掌握民主,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民主水平。如果不去实

第56节:民主与经济增长纵横谈(3)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换句话说,除了征税和制定某些商业规则外,在当时缺乏规模交通运输网以及银行体系的情况下,尽管皇帝和大臣并非民选的官员,但天高皇帝远,他们对社会能造成的破坏相对有限,贪污腐败风险也

第55节:民主与经济增长纵横谈(2)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二  问:一种观点认为,民主法治或许不错,但那是西方的东西,未必适合中国。  陈志武:民主制度的核心是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是每个人的利益问题,这一点无东西差别。所以,民主制度虽然首先

声明:《第57节:民主与经济增长纵横谈(4)》为网友千杯不停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