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人民币岂能屈于美元霸权:金钱统治》
倒是备受称赞的刘备,在蜀汉搞了一套复杂的货币系统,无字小钱、半两钱、五铢钱、货泉、直百五铢(“直”字通“值”)……其中“直百五铢”是一种虚值货币,当一百枚五铢钱用,重量当然比一百枚五铢钱轻很多,以此作为搜刮手段,因此蜀地“物价翔涌”。 与曹操相比,诸葛亮也不是《三国演义》中那么神机妙算,现实中,他甚至有祸国殃民之嫌。魏、蜀、吴三国鼎力,蜀国最弱,从地势上看也应该采取守势,诸葛亮却五次北伐(并非《三国演义》中所谓的“六出祈山”,五次北伐只有两次出了祈山),耗尽了国力,本人也死于征途五丈原。 220年,曹操去世。 总结前辈经验,其子曹丕终于在施政过程中承认了士族特权,开始推行“九品中正制”,即按照士族地位分配官位,并在经济上予以优待。曾经拥戴汉室的士族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曹丕顺利成为皇帝。 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265年,曹操的曾孙曹奂被司马炎逼迫退位,当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就这么对付汉献帝,如果曹操地下有知,没准能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无论怎样评价,265年,司马氏晋王朝终于建立起来了,史称西晋。 晋朝是一个很奇怪的朝代,因为,自己没有铸币。没有铸币也没关系,理论上,可以像魏国一样使用汉代旧钱,或者使用东吴、蜀汉旧钱。虽然没有货币,但司马炎经济意识很强,照样很能搂钱。 司马炎主持编纂的《晋律》规定,死罪以下都可以用钱赎,判什么刑,不仅因为你犯什么罪,还要看你出多少钱,司马炎大概是第一个明文规定可以用钱赎罪的中国皇帝。当时,鲁褒作《钱神论》讥讽世风,“钱之为体,有乾有坤,亲之如兄,字曰孔方。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 至于手上的官位,当然也是司马炎牟利的重要方式。 一次,司马炎问国子祭酒刘毅: “你觉得汉朝哪个皇帝能跟我比?” 司马炎满心希望答案是汉武帝或者汉光武帝,但刘毅的回答让司马炎很失望,曰:“桓帝,灵帝。”在中国历史上,如果把皇帝比作“桓灵”,等于骂人是乌龟王八蛋。刘毅还不过瘾,又强调了一下:“还不如他们,桓帝卖官,收入归国库;你卖官,收入归自己(桓、灵卖官钱入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

不对。 司马炎爱钱,但还没到董卓的份上,否则也不能开国称帝。司马炎不是糊涂蛋,卖官搂钱,另有深意。 汉末、曹魏时代,长期的割据征战耗尽了秦汉以来的皇权势力,富豪重新获得了地方的统治权,随着“九品中正制”确立了士族地位,西晋时代表地方豪门的士族已成气候,农民依附士族就可以不缴税。就连司马懿本人都自称“诸生家”,而且娶士族高门之女杨氏,以提高自身门弟。以司马炎的实力,灭三国尚且费了牛劲,直接屠戮士族根本不可能,皇权还需要依靠士族势力维持自身统治。但司马炎也不可能看着士族势力挑战皇权权威,他拿出的办法就是削弱士族经济实力。 一定要打击士族。 汉朝七王之乱历历在目,显然封同姓为王对皇权的挑战也是很强的。不过,这个时候司马炎还顾不上这些,他要靠同宗同族打击士族。于是,司马炎一反秦汉以来的皇族虚封制,恢复封建,封皇族近亲为国王,希望培养皇族对抗士族。同时,在中央政权,重赏皇族压制士族高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