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苏
凯恩英语的“猝死”
2009年 12月中旬,在沪上经营了 13年之久的凯恩英语突然人去楼空,创始人 Brian McCloskey相传也于几周前返回爱尔兰,目前手机处于关机状态;凯恩英语上海古北、人民广场等 5个办学点,有 4家贴出了关闭通知,总部办公室大门紧锁。
上海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王辛接受采访时,回避了“倒闭”和“携款出逃”的说法,只表示事情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凯恩英语成立于1996年,目前在上海共有5个直营培训点,每个培训点能容纳 1000多名学员。凯恩英语按不同课程收费,学费普遍在 7000元上下,停课当天仍在招生。知情人士透露,2009年 7月以来,凯恩英语的财务状况就已经每况愈下,至今拖欠教师工资、物业费、房租近百万元,多名教职员工在此期间离职。
此次导致凯恩“关门”的直接原因是资金链的断裂。一位风险投资人在分析倒闭原因时说,凯恩英语前几年一直在四处寻找投资方,但据他所知,近几年其招生情况并不理想,推出的一些新课程也收效甚微,而且外教流失情况严重,内部学费管理也存在一定漏洞,所以一直没有风险投资真正入股。
教育培训市场软肋凸显
金融危机冲击了中高层收入的白领群,导致培训市场消费能力的缩水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深层次的原因绝非只此一点:培训机构本身在规模化扩张过程中的盲目和急功近利,留下了过多空白,最终在金融危机的催化下,成了被蚁穴蛀空的长堤。
从另一方面来看,以凯恩为首的一些培训机构“猝死”,也折射出了社会培训机构的“乱象丛生”和“虚假繁荣”。
——资质不清。社会培训机构资质认定比较复杂,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培训机构之间如何划清,没有硬标准,基本上由培训机构“自说自话”。
——违规招生。有些机构的招生培训项目并未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缺乏评估。有些机构夸大培训效果,但由于缺乏监管,学员产生异议也难投诉。
——“釜底抽薪”。因经营不善又缺乏监管,一些机构侵占学费,老板甚至携款潜逃。
伴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培训机构急剧扩容,仅在高端英语培训市场,就有数个强势品牌抢“地盘”,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从经营模式来看,一些培训机构选择了能够快速发展的连锁加盟,但是由于人才储备不足,遴选、监控不力,在师资、服务等方面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这种需求一旦得不到满足,很容易产生学员危机、媒体危机,以至形成培训机构自身的生存危机。另外,从管理思路来看,高端培训项目在布点时通常会选择交通便利的高档写字楼,造成投入成本过高,经营难以为继。相当一部分培训机构,包括品牌机构都是“家族化”管理,缺乏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等方面工作不到位。以上这些都是制约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甚至最终导致其出局的重要因素。
目前教育培训行业存在大量的“泡沫”,因此“洗牌”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那些“外表光鲜”的培训机构,只把目光放在短期收益上,单纯靠广告、靠眼球效应吸引生源,而忽略了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必然遭到淘汰。
紧绷“风险意识”这根弦
培训机构出现意外,最终吃亏的还是学员。因此学员在择校时,一定要紧绷“风险意识”这根弦,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师资。在甄别培训机构的老师时,除了关注老师的名头——特级、高级外,还要注意这些名师是进班授课还是只挂名。
二是口碑。口碑是学员“传”出来的,而不是钱能“买”来的。建议多询问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的意见,如果这所辅导机构真的“过硬”,就会好评如潮。
三是管理。要了解辅导机构的创办人、管理阶层对教育、考试规律是否有深入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学习氛围、学习环境等硬件设施是否有保障。
四是“疗效”。成绩、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这是一个硬指标。不要趸交学费,特别是不要因为价格折扣预交两三年的学费。要学会自我保护,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而相关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监管和评估,规范市场秩序。
(爱实习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