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赌客信条:你不可不知的行为经济学》
“地王”是楼市之锚 中国实行的是土地国有政策,如果某块土地的拍卖价格创下新高,动辄几十亿的天价。那么这块用来盖房子的土地,就叫“地王”。
![第27节:你不可不知的行为经济学(24)](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581672728677.jpeg)
“地王”有区域“地王”,也有全国“地王”,“地王”是房价的一个锚定点。有位新加坡商人透露玄机:“这就好比是一个大百货公司,开了一家奢侈品店,赚不赚钱其实不重要,关键在于提升这个百货公司的档次。” 如果在“地王”上盖楼,价格平均下来,每平方米的土地成本就要占几万元。面粉都涨价了,面包还会不涨吗? 所以,“地王”每次出现,消费者的心理价位都悄然被抬高,周边房价由此暴涨,进而带动全市、全国房价暴涨。 在广州,曾经有27个“地王”,这当中有24个几年未正式动工,一直在那里“晒太阳”。从某种意义上讲,“地王”多是用来拉高房价的,根本不是拿来盖房子卖的,这就和“维多利亚的秘密”一个道理。有人说,“地王”其实就是日本、中国台湾地产商玩过的把戏: 几个开发商坐在一起商量,选个代表,各出一点钱给这位代表作为保证金,去参加拍卖会。让这位代表叫价30亿元拍个地王。 这位代表在拍卖会上面不改色地叫出天价,连拍卖师都惊呆了,劝其谨慎,下面的地产商笑成一片。 于是,本市房价整体拉高了,但“地王”还是“晒太阳”。 政府说:赶快把余款付了啊!你不是说30亿元买这块地去盖房子吗? 开发商开始哭穷了:唉,你有所不知啊,我现在资金链断了,保证金我不要了,土地你收回去吧! 地王保证金花了几千万元,本市房价却整体拉高了几十亿元。买地王的保证金早已经赚回来了,地王也完成了它的“锚定”使命。 于是,政府收回去,再拍卖,新的地王又产生了……而在售的楼盘中,没有一个是使用当年的地王所建。尽管上面这个说法有点阴谋论的味道,却也不是空穴来风。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早就说:“同行很少聚会,但他们的会谈不是策划一个对付公众的阴谋,就是炮制出一个掩人耳目提高物价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