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赌客信条:你不可不知的行为经济学》
结果很让人惊讶。拿到较多补偿金的人(相当于他们年收入的2/3),花费率只有大约23%,其余都存了起来。相反的,拿到补偿金最少的人(相当于他们年收入的7%),花费率达到200%。没错,他们每拿到一元钱,不仅花得精光,还连带地从积蓄里再花掉一元。 人们会根据一次性获得的收入的多少,把这些收入放入不同的“心理账户”中。 不论拿的是奖金、退回的押金或礼物,钱数大小会影响花费率。一些原来可能归入任意支配那个“心理账户”的收入,比如奖金或退回的押金,如果数额够大,很可能会被转入更重要的“心理账户”里。 比如拿到的退款或红包数额很小,像是三五百元,你很可能大手笔买一双六百元的皮鞋。可是,如果拿到三万元的退款或奖金,你却可能舍不得浪费,虽然你实际上买得起更昂贵的鞋子。 越有钱,就越一毛不拔吗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怪现象,高收入者消费更谨慎,低收入者反而花钱大手大脚。 这种奇怪的现象,连心理学家都难以用三言两语解释清楚。倒是《故乡》里的豆腐西施杨二嫂,一语道破天机:“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 收入稍高者,或本来就家底殷实的人,对如何打理财富会更上心。财富额愈大,就愈让人谨慎,“花费率”反而降低。 收入本就不多的“月光族”,则是严重烧包,这也就是孟子说的“无恒产者无恒心”。 所以出现了“大钱小花,小钱大花”的怪现象。光怪陆离的世相背后,其实是有规律可查的。 小处精明,大处浪费 有句英文谚语:penny wise and pound foolish.可以翻译为:小事聪明,大事糊涂;小处精明,大处浪费。 下面是笔者在某网站做了一个投票:

今天你要去面试,必须要带个文件夹。家门口的百货公司的文件夹卖35元/个,而3站地外的文具店,同样的文件夹10元/个,你会不会到文具店买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