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赌客信条:你不可不知的行为经济学》
今天你要去面试,必须要穿西装。家门口的百货公司的某款西装卖1 775元,而3站地外有另一家百货公司,同样的西装卖1 750元,你会不会到那一家百货公司拣便宜? 在投票的150人中,有77%的人会去买便宜的文件夹,可是会为了西装跑同样一段路的人却少得多,虽然两者情况相同:为了省25元,多走3站地路。 这是“心理账户”所导致一种典型现象,行话叫“统合损失”(integrate losses)。普通人在碰到损失或必须做某种开支的时候,潜意识里会把它们藏在更大的损失或开支里,借以逃避现实。因为“统合损失”而破财的事例,在生活中俯拾皆是。 蔚蔚有台旧笔记本电脑,上次出了故障,到维修店要花300元才能修好。她犹豫了,最后辗转找了一个会修理的朋友修,尽管这样也比较麻烦,因为要还人家人情。
![第31节:你不可不知的行为经济学(28)](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581624678829.jpeg)
蔚蔚这次要买一台价格为17 200元的新笔记本电脑,推销员说,只要再加500元钱,就能把保修期从一年增加为两年。 在几个月前,她还嫌300元维修费太贵。但是,推销员三言两语就把她说动了,她心甘情愿地多付500元为一个未必会出现的故障买单。 蔚蔚之所以这么舍得,罪魁祸首当然是“心理账户”:跟17 200元比起来,500元只是小意思。 因此,多花500元赌一个未必会需要的服务固然让人心疼,可是既然已经狠下心花17 200元买新笔记本,就认定了一步到位。 当你花费17 200元买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时候,再多加500元延长一年的保修期不会让你心疼。你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长期浪费这种小钱,或是对各种小小的损失漫不经心,就极不应该了。如果将这些小钱加在一起,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 商人眼里,顾客绝非“上帝”,顾客只是人,理性有限、常出偏差的人。 卖场在推销比较昂贵的电器时,都会极力怂恿顾客购买长期保证或服务契约,就是看准了这点。除了这种时候,有谁会为电器买保险?同样道理,卖保险的推销员在鼓动顾客加买保险时,都会猛推销利润丰厚的“附带保险”,否则有哪个头脑清醒的人,会特别为年幼的孩子买寿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