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赌客信条:你不可不知的行为经济学》
世界上有四种东西收不回: 说出的话; 泼出的水; 撒出的票子; 打过狗的肉包子。 捞本心态,不仅出现在赌场上,还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沉没成本(Sunk-cost),是指没有希望捞回的成本。 沉没成本又叫非攸关成本,追加投入再多,都无法改变大势。

从理性的角度思考,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决策。但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博士通过一系列研究,证明人的决策很难摆脱沉没成本的影响。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下面测试的经历吗? 你预订了一张话剧票,已经付了票款,且不能退票。看话剧的过程中,你感觉很乏味,会有两种可能结果: A.忍受着看完。 B.退场去做别的事情。 此时,你付的成本已经不能收回,就算你不看话剧,钱也收不回来,话剧票的价钱算作你的沉没成本。 如果将就到终场,就等于在看一出坏话剧的时候又损失了看一出好话剧的时间。 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做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立刻起身退场,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钓鱼工程 钓鱼工程这个词语,经常出现在中国的媒体上。 钓鱼工程,是骗子针对普通人的沉没成本谬误,所进行的一种商业讹诈行为。一些企业先以低价夺标,而后,在合同订立和施工中通过种种手段迫使投资方增加工程款项。 钓鱼工程以政府工程居多。比如某市领导被一骗徒忽悠,炸了公安局大楼要建商业大厦。后来不断追加投资,严重超出预算。 钓鱼工程是以低价工程为饵、沉没成本为钩、要挟手段为鱼线,是一种非常无赖的做法。 承认失败方可终止失败 对企业而言,沉没成本谬误常引导决策者对错误的投资不断加码。因为他们认为,若不这么做,过去投入的成本岂不白白浪费。 沉没成本谬误也会出现在经济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最典型的是“协和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