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
(1)志即志行。志就是心志的指向,表现为坚定的意志力。管理者意志坚强,则“志行”;否则“志疑”、“志乱”,甚至“志穷”。 (2)中构成“中正”或“中道”。“中”就是“合理”,“中正”指“合乎情境的合理表现”。管理者的决策合乎大易的道理,便是“得中道”。若能确实“行中道”,就能够必然地保障“得人”与有效。
![第18节:大易与管理(9)](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575960121280.jpeg)
(3)道是支配人事的理则。合乎理则叫“中道”,否则就是“失道”。 管理者成己,还要成物。把自己的心,推广到其他人物,助其正当发展——这种过程,称为与人感通,也就是以自己的心,来感应别人的心,以期产生将心比心、心意互通的效果。与人感通的时候,需要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意志力,以合乎情境的合理表现,依据支配人事的理则,以求“安人”。 修己安人的历程,便是“管理”。遵循大易的道理来修己安人,即为“大易管理”。大易管理的主要的精神如下: 1?掌握宇宙间变易的法则 宇宙万物都在变易,但是变的当中,有个不变的法则。没有不变,哪里有变的可能?自然界存有一定的轨道、一定的限度,把这些不变的轨道和限度找出来,便能够“以不变的法则,来驾驭万变的现象”,简称“以不变应万变”。 管理者面对瞬息万变的环境,如果一直困惑不解,怎么能够合理地因应?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表现良好,也不过是误打误撞式的“乱打乱中”,内心并不能安。 明白大易的道理,管理者可以掌握变易必循的轨道和必守的限度,预测未来的变化,寻求合乎情境的合理措施——这才是心中有数的“随机应变”,心自然安。 2?遵守趋吉避凶的道理 人类的基本要求,在趋吉避凶以求生存。但是“善为易者,不占”,荀子坦诚地告诉我们:单凭占筮来预卜吉凶,不如进一步了解趋吉避凶的易理,然后遵循易理而行,不必占卜也能够走上趋吉避凶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