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骨头大王毛晓林:不值钱东西的商机



牛骨头可能是牛身上最不值钱的东西了,但仅有初中文化的湖北农民毛晓林,却在这最不值钱的东西上发现了商机。如今,他的牛骨头不仅在省内开了多家连锁店,还漂洋过海,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成为当地最有名的"牛骨头大王"。

    变废为宝   牛骨头竟卖出牛肉价

    毛晓林出生在湖北省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后就回乡务农了。在务农过程中,他深深地感到,要想发家致富,必须要有好的技术,他先后拜师学过厨师、木工、竹编、泥瓦匠等手艺,可日子仍然过得紧巴巴。

    1994年,毛晓林与同村的一位女青年结为夫妻。婚后,他与妻子到蔡甸区的新农镇上搭了一个小棚子,准备开一家小吃店。他开始学着别人经营,每天做很多品种的小吃,但因为没有特色,生意准以为济。正当他为之焦虑时,却发现他靠自己摸索出来的卤牛肉很受顾客欢迎,每天卖出的牛肉面要比别的东西多,他想,与其这样不死不活的多种经营,还不如办一个特色店,也许生意会好些。

    说干就干,毛晓林很快就把自己的小店换上专营牛肉面的招牌,在牛肉的制作上苦下功夫,尽量做到色、香、味俱全,生意果然好起来,食客们对他制作的牛肉赞不绝口。尽管毛晓林的牛肉面馆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但由于卤制牛肉的成本比较高,

两斤生牛肉还卤不到1斤熟牛肉,再加上一些卖牛肉的生意人赚昧心钱,将牛肉注水,弄虚作假,毛晓林卖牛肉面的利润很薄。

    一次,毛晓林像往常一样排队买牛肉时,无意中发现屠宰场的角落里堆放着很多牛骨头,上面还带有少量的肉沫玉他知道这些牛骨头是要被丢掉的,但他想,这样丢掉太可惜,而且牛肉那么贵,能不能带点回家去卤给小孩吃?他试探着问了问屠宰场的人,他们觉得这些牛骨头放在那里最后也是要扔掉的,就一下子送给了他四五斤新鲜的牛骨头。毛晓林喜滋滋地将这些牛骨头带回家,然后放在卤料里跟那些牛肉混合在一起卤,当他把牛肉卤好之后,就把牛骨头拿给小孩吃,孩子们品尝后都说嚼不动,没味道,于是,他又在锅里多加些辅料,把味道调重些,煨制的时间也相对延长,再拿给孩子们吃时,孩子们连声说好吃好吃,毛晓林又拿给顾客们品尝,顾客们也说味道不错。

    之后,毛晓林每天都从屠宰厂带回一点牛骨头,卤好后作为赠品送给食客们吃,想以此招揽生意。可不久,毛晓林就从中发现了商机。

    一天中午,毛晓林的牛肉面馆快打烊了,当地的几位司机约好到他这里来喝酒,他们首先点的就是牛骨头这道菜,但毛晓林却早已把牛骨头作为赠品送完了,那几个司机听了很失望,他们对毛     

晓林说来这里喝酒的目的就是想品尝牛骨头,并要求他以后每天都给他们留一份牛骨头,按牛肉的价格卖给他们。

    毛晓林听了,喜不自胜,他知道牛骨头不值钱,向屠宰厂买最多也只就几毛钱一斤,如果把它开发成一道菜,作为自己的独门技艺,卖的价格跟牛肉一样贵,那他不就很快可以发财了。但一向只知道做正经生意的毛晓林又犹豫了,觉得把不值钱的牛骨头卖得跟牛肉一样贵,岂不是坑害消费者?怎样才能问心无愧呢?那就只有把牛骨头做出特色来。

    于是,毛晓林买回各种卤制品来品尝,又根据书本上制作卤制品的相关资料细细揣摸,他买回几十种中草药和辅料,在家里反反复复地试验。经过半年多的试验,毛晓林终于研制出一种市场上没有的怪味牛骨头,成为当地的特色菜。

    风靡武汉

 牛骨头大王毛晓林:不值钱东西的商机

    江城最有名的"牛骨头大王"毛晓林把研制好的牛骨头再次送给食客们品尝时,大家都赞不绝口,但当他把牛骨头当作一道菜标出与牛肉相当的价格出售时,却引起了不少人的非议。但毛晓林却不管这些,他想,只要人们喜欢,终究会有市场的。果然,他制作的牛骨头不再作为赠品后,那些吃惯了牛骨头的人隔几天不吃他的牛骨头,就心里痒痒的,只得掏钱像买牛肉一样地去买他的牛骨头,也逐渐认可了牛骨头是道菜。

    毛晓林       

初次尝到了独门技艺的好处。为了让顾客品尝到新鲜、卫生的牛骨头,让自己的这道独家菜保住牌子,毛晓林对每一次制作都精益求精。随着消费者的口传相颂,毛晓林做的牛骨头一下子在当地出了名,因为他的房子在新农镇上,大家都称他做的牛骨头为"新农牛骨头",常常吆五喝六地到他店里来品尝。一时间,吃骨头成了一股风。一些远距离的食客也慕名到这里来品尝。毛晓林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这时候,有些与毛晓林一起开小吃店的人看见眼红,就说他在煨制牛骨头的中药材里放了罂栗壳,让大家越吃越上瘾。很多人信以为真,再也不敢到毛晓林的店里吃牛骨头了。这些谣言传到毛晓林的耳里,使他吃惊不小。他赶紧与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联系,主动邀请专家对他的食品进行卫生检验。结果证明,毛晓林卤制的牛骨头绝对没有走歪门邪道,属放心食品,并给他颁发了检验合格证书。毛晓林不禁喜极而泣,将合格证书挂在店堂内最显眼的位置上。

    2000年,他还到当地工商部门为自己的品牌注册了"新农牛骨头"的商标。

    改头换面 从小作坊到现代化

    2001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毛晓林成立了新农牛骨头卤制品有限公司,当上了董事长。他根据顾客的不同口味和需求,不仅把牛骨头开发出麻辣型、微甜型、、腊味型         

、醋味型等十几个品种,还开发出了牛身上的一系列产品,如卤牛肚、牛筋、牛鞭、牛杂等,丰富了品种,生意更红火。

    尽管"新农牛骨头"吸引了南来北往的不少食客,但店面毕竟不是在市区,很多捧里人要品尝牛骨乳,还得开车或挤公交车到他的店里来品尝。正当他为之苦恼时,一位从城里来的顾客提醒他:要是在市里开几家分店,不就行了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毛晓林赶紧筹资在人气很旺的汉阳家乐福超市对面租了一间100多平方米的门面房,开了第一家分店。由于他对分店实行的是统一管理,全部货源由总部制作配送,所以,分店一开张,生意就十分红火,前来消费的人络绎不绝。紧接着,毛晓林又在汉口和武昌及周边城区一连开了十几家连锁店。

    为了办好连锁店,毛晓林还扮成打工仔到洋快餐的连锁店去取经。当他得知洋快餐从选料、配料、制作到 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是量化、细化到每个人时,回到公司后,他便改变过去操作间作坊式的作法,建了一间2000多平方米的大型操作间,采用麦当劳、肯德鸡的工业化一条龙制作方式,并 建起了研发中心、操作车间、成品车间、储运物流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真正实现了统一生产、统一配送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毛晓林的"野心"越来越大了,他要把牛骨头打进国内外的大           

、中型超级市场。当他得知当地的莲花湖集团专门负责对外 销售本地特产的物流业务时,就赶紧找到他们,让他们给自己做代理。在莲花湖集团的运作下,毛晓林的牛骨头终于搭上了 销售直通车,不仅打进了湖北省内的中百仓储、中商集团等十几家太型锁锁超市,而且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毛晓林当然也赚了个盆满钵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27727.html

更多阅读

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心理学上的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不值得定律反映了人性的一种心浮气躁的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

镇江金山寺:不懂爱的法海去哪了?

先前对于镇江的了解,一个是醋,一个是金山寺,作为杭州人来说,提到了金山寺就不能不想到法海,就不能不想到前来救夫而水漫金山的白娘子。明明知道只是一个传说,明明知道只是一个误会,明明知道法海是一位得道高僧,明明知道法海还是这个金山寺

我眼中的韩国:不产咖啡的咖啡王国

我眼中的韩国:不产咖啡的咖啡王国我在北京已经接触到一些韩国品牌的咖啡店和面包店,韩国咖啡店和面包店的差别就是:咖啡店是以经营咖啡为主兼营甜点,面包店是以经营面包甜点为主兼营咖啡,总之,都离不开咖啡。我此次身临韩国腹地,才意识到

声明:《牛骨头大王毛晓林:不值钱东西的商机》为网友独遇不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