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层培训选择:做最好的执行者》
为什么杨绵绵细到连一根头发丝都不放过?

因为从海尔创业时开始,张瑞敏就把质量问题当成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来抓,甚至不惜砸掉了70多台有问题的冰箱。他还格外要求管理干部对大家的质量意识常抓不懈。 为了落实这种精神,杨绵绵处处对质量问题抓得严,于是遇到这根头发丝时,绝对没有把它当成小事。正因为她能将企业的制度和张瑞敏的要求,落实到一般人觉得难以理解的程度,她的确无愧于“期望二,做到十”的高度评价。 这样的下属,哪有不被格外器重的道理? 再看看别的优秀人士,也有不少是领导期望“二”,自己能够做到“十”的人。 潘基文是现任联合国秘书长。 2000年,潘基文还在担任外交部次官,在一次陪同李汉东总理访问俄罗斯。 在飞往莫斯科的飞机上,其他的随行人员大都去睡觉了,本来潘基文也可以去休息,但因为李汉东总理在阅读有关访问俄罗斯的文件,于是他想,说不定总理会有什么需要,要叫自己。 因此就一直等在总理身边,直到飞机快抵达莫斯科,而他确认总理已经休息了之后,才在一旁稍微休息了一会。 领导并没有要求潘基文等在旁边,但潘基文却想到万一总理需要自己做什么该怎么办,所以主动在一旁等着,直到确认总理已经休息了,才敢让自己稍微休息一下。 换了你是领导,看到这样的下属,是不是心里也会觉得很温暖、很踏实?对这样执行者,你会不会重用呢? 2.上级想到的你要想到,上级没有想到的你要帮他想到 最好执行者与一般执行者很大的一个区别在于: 一流的下级总能提醒上级,末流的下级总要上级提醒。 尽管如此,但很多人的想法是:既然是领导,做的决定肯定是正确的,我只要照着去做就行了;即使觉得有什么不妥当,但是领导说的,就算出了差错,也不是我的责任,我何必多事;领导都没有想到,我怎么可能替他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