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李开复的防守与反击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

跨国公司在中国要想取得成功,或者说,职业经理人想靠领导跨国公司的中国业务,赢得行业上下的尊重和认可,必须面对两个敌人:一个有着清晰理念和强悍文化的全球总部,另一个是本土市场和本土市场上的群狼们。过去如此,现在,在互联网时代,亦不过时。

具体到Google这一个案例,其要想进入中国,就必须遵守当地政府的诸多限制性条款,但这在某些方面与Google本身的价值观是存在冲突的。总部对Google的制约还在于,决策机制太慢,链条过长,这让Google中国反应不可能像对手那么迅速和灵敏。

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更重要的是,Google所面临的中国互联网市场和美国大不相同。让Google下定决心进入中国缘于这样一个事实:5名身在硅谷的工程师于2000年开发的中文版Google,不费一兵一卒,攻城略地,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打败雅虎,俘获了1/4的中国搜索用户,如果全力进入呢?但真实的情况是,中国互联网用户在2004年后的爆炸性增长,使得中国互联网用户开始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精英和草根两个阵营。百度的迅速崛起,与其面向草根网民上不遗余力的市场推广和商业实践,大有关联。而这些,让李开复和他的谷歌团队,接受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作为谷歌中国区总裁,对于李开复来说,其实还有一个敌人,那就是他自己的内心期许。按照阴谋论的说法,李开复在Google任上所树立起的“全国高校首席辅导员”形象,更多是为了让公众和媒体不去纠缠他当时为了弥补自己离开微软中国时许下的将终身在微软效命的话柄。

 21世纪经济报道:李开复的防守与反击

2006年年底到2007年年初,与李开复同为中国区联席总裁周韶宁和Google亚太区市场总监王怀南的相继离去,与李开复在2006年执行的招聘策略大有关联,由于招聘的学生要到这一年的9月才能全部到岗,加上到岗后还需要进行培训和学习,因此,整个谷歌出现无米之炊,在2006年面对百度的高歌猛进面前,几无还手之力。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错过了2006年对百度的短兵相接,也就失去了把百度一下子击溃的可能。

祸福所倚,正是因为无法在短时间内在中国市场上打败百度,因此,谷歌不得不在2007年后制定以守为主,防守反击式的运营策略,同时,广泛地采取各种形式的合作,或提升流量,或增加收入,并美其名曰,等待对手犯错。

这个机会还真的等到了,2008年年底,百度相继爆发三鹿公关门、虚假医药门,被中央电视台等诸多媒体报道,百度的社会声望和公众影响力一下子降落到冰点,这无疑给了谷歌新的希望。

回到我们一直讨论的谷歌所面临的三大难题,其实也在2008年底得到正解,一是经过两年的队伍培育,谷歌开始有了一些本土化的尝试和实践,虽然比起对手还远远不够,但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更重要的是,Google的全球研发体系所蕴涵的智慧和能量惊人,这让Google中国多少也能受益;二是本土化市场的强敌在排山倒海的公众舆论面前不得不开始有所收敛,这让Google中国不至于面对强敌的紧逼而阵脚大乱(Google中国其实也乱过,他在中国市场的诸多收购也不能说是成功),而对应的,对手的失误让谷歌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三是李开复本人,其实施的以守待攻、等待对手犯错的策略不仅让谷歌在与对手的竞合中重新扭转战局,也让其本人的声望又一次攀上高峰。

这三者之间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本土化越多,越能获得市场份额的提升;市场份额的提升,越能得到总部的认可和信赖,反过来允许进行更多的本土化实践,而推动这一切的李开复,也将拥有更高的声望,也更能得到总部的信任,拿到更多的资源,更好的推动本土化。

从这个角度上说,Google中国其实无需改变,也无法改变。Google够酷、够尖端的形象不能改变,中国越来越多的草根网民的上网习惯也无法改变,要想在其中取得一个平衡点,快不得,快了其实反而更容易坏事。

Google中国也并没有大的改变。借3G争夺手机用户,提供更多本地化的信息搜索服务,其实都不能算得上什么革命性的举措,更多是在Google的武器库里找到两项更本土、更草根的应用而已。

对李开复,对谷歌,需要正面的,只是时间。时间越充分,就能保证Google全球定位的同时,越能做出本土化的产品和应用;时间越充分,Google价值观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契合就会越多;时间越充分,对手的压力就会越大。

算起来,从2005年12月底到现在,Google给了李开复有5个年头,实际只有三年多的时间,那么,不妨再给三年,这三年,一年是看着中国未来的第一互联网大国地位给的,一年是看着中国市场实际的市场份额给的(这在2009年不难吧),还有一年,是看着李开复博士的声誉给的。

如果李开复还能有2005年的那份闲情雅致的话,他其实应该再写一本书,在这本书中,李开复可以讲述他从2005年7月决定离开微软跳槽到Google的心路历程,可以披露微软和自己的那场官司的诸多细节,以及进入Google中国之后和周韶宁、王怀南并行组阁一年后发生的故事,又如何在复杂和混沌的局势下形成2007年起独掌Google中国区大权的局面,在过去的两年内面对百度的咄咄逼人,又是如何以守为攻,最终等来对手的犯错,从而赢得主动的。可以想见,这样的一本书该有多少跌宕,多么精彩。

如果以打败在中国的同类竞争对手为标准来衡量成功的话,Google中国还不能称得上成功,最多说走在成功的路上。但对Google中国的CEO李开复来说,却已经开始有了再上层楼的迹象,李开复将很可能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中第一个因为在全球互联网巨头中国区业务拓展而被历史铭记的大人物之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27188.html

更多阅读

创业者的十诫:十个不选择创新工场的理由外一篇,李开复的回应

【楚陌童鞋转发按:文中有几点硬伤,李开复的公关团队非常专业,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回应,例如:作者说:创新工场刷Alexa李开复(团队)回应:请与时俱进。我们投资的是移动互联网,如果要栽赃我们,你可以说我们投资的项目刷苹果榜什么的,别再用古老的Alexa

做最好的自己 李开复 李开复的纪念碑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自李开复9月份离开谷歌以来,其行踪就一直受到媒体所关注和热炒。他先是创办了号称是“创业者黄浦军校”的创新工场,接着又到处兜售自己的前半生自传——《世界因你不同》。如今人们只要在网络上搜索一下李开复,就会

李开复的创新工场盈利 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探访(2)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  除了硬件的搭建,这间公司当务之急就是用110名员工填满这些空旷的区域。创新工场的招聘走的是两条线:线上招聘和“猎头”。采访的前一晚,李开复见了两名应聘者,采访时他透露:我已给出了第七个offer。     而公司

声明:《21世纪经济报道:李开复的防守与反击》为网友活的清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