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邮政局副局长王渝次12日说,目前我国网购人数已超1.2亿。2009年,全国快递服务近1/2的业务量是由电子商务牵动完成的。去年中国个人网上购物销售额约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
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办透露,我国目前的网民人数达到了3.38亿,这意味着我国的网购人数占全部网民的比例超过了35%,而2007年这个比例只有26%。中国网络购物占整个零售市场的比例,现在已经达到了1%,而2007年只有0.63%。如果再看看更早前,这两个数字更是低得可怜。
从26%到35%,从0.63%到1%,这么大幅度的提高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这不仅值得电子商务从业者们高兴,就连我这个业外之人也感到非常的欣慰。当然,我欣慰并不是因为我从网购的快速增长了获得了多少利益,而是因为我从中看到了社会信用的回归和提升。
网购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在交易过程中,消费者既见不到经营者的面,也看不到真实的商品,甚至连商品的影像都看不到。双方要做交易,必须有一方先发货或者一方先付款,这与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场交易方式大不相同。没有见到货,我凭什么先付款?没有见到钱,我凭什么先发货?如果双方互不信任,网购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两处茫茫皆不见”的环境中,失信的成本是最低的,追究的难度也是最大的。电子商务在中国出现的时候,我曾经非常悲观,因为利用互联网进行诈骗的事情时有发生,比如“中奖喜报”之类的诈骗手段就一直在网上肆行,而花样不断翻新的各种网上陷阱更是让人防不胜防。然而,在短暂的迷茫之后,电子商务就在中国势如破竹——资料显示,自2002年以来,中国的网购市场每年都保持了100%左右的增长速度——这不能不令人惊叹!
诚实守信可以降低交易的成本,提高交易的效率,这对双方乃至全社会都是有利的;而轻诺寡信的效果正好相反。没有信用支撑的市场经济是难以想像的,从一定程度上说,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网购人数和销售额占比的快速回升让人们相信,中国公众之间的信任度正在大幅回升,一个诚信型的社会正在重塑之中。
诚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商务还有较大的差距。比如,网购人数占网民的比例,2007年美国就已经达到94%,而韩国的这个数字为99%,大大高于目前中国的35%;网购数额占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2007年美国就已经超过3.72%,韩国的这个数字更为8.65%,也大大高于中国目前的1%。这充分说明,我国的信用社会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只要能保持年均增长100%的速度,那么赶超美韩等发达国家只是早晚的事儿。
网购以信用为基础,信用的提升必然促进网购的发展;反过来,网购的发展也会带动信用的提升。因此,网购与信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只要这种互动是良性的,那么网购和信用就能在相互促进中共同提升。
“人无信而不立,业无信而不兴。”随着网购等电子商务的兴旺发达,整个社会的信用度也在快速地提升——这,比一个新型商业业态的兴起更值得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