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透析基金的秘密:明明白白买基金》
进阶阅读: 1. 基金“踩雷”的三种情况 海外市场基金买错股票踩地雷(指买到亏得很厉害甚至破产的投资产品)的情况经常出现,不过在我国内地市场,这样的情况还比较少见,因为内地市场的基金公司一般不允许投资绩差公司,连续亏损的公司在大部分时候是没有办法进入基金公司的股票池的。 目前基金净值的大幅下跌,大部分遇到的都是市场系统性的风险;个别跌得厉害的,主要是在趋势上做反了,熊市中加仓,或者牛市中减仓。 笔者可以总结出的“问题”基金有这样三种类型:一是趋势做反了;二是重仓持有长期停牌的重组股票,而期间重组失败或者市场大幅下跌;三是持有的一些海外基金受到海外市场风波的波及。 下面这个例子可以代表第一种情况。 2008年A股在大跌过程中,沪指于2008年4月底第一次跌至3000点附近时,市场迎来了一次小反弹,不少基金公司都参与了这次反弹建仓,最后在一些人询问是否有“红五月”的声音中,不少基金迅速减仓出货了;多数基金当时都意识到,趋势难逆,减仓为上,不过也有一家沪上的某基金公司以为这是A股吹响了反弹的号角,大幅增仓,随后被深度套牢,被业内传为笑谈。
![第23节:听懂基金销售说的话(7)](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555870981324.jpeg)
第二种情况在实际中比较少见。在证监会调整了基金估值方法之后,这种“地雷”很难碰到。不过投资者了解这一点对于基金投资仍然有好处。 证监会在2008年9月调整了基金的估值方法,要求对停牌股票根据市况调整公允价值,而不是按照停牌前的价格。比如当时的明星基金东吴双动力,根据2008年第二季度末的数据,东吴双动力云天化(600096)占基金资产比例的11.22%,已然超限,而云南盐化(002053)占基金资产比例的5.72%,两者合计占到16.94%。这两只股票在2008年3月因涉及重组而停牌,而在半年的时间内,沪深指数大幅下挫。 如果按照此前的停牌前价格估值,复牌后两只股票补跌,那么投资者将遭受大幅损失。而在证监会要求调整估值方法的当天,基金净值向下调整的幅度接近一成。 估值调整只有一次,但是重仓重组股的基金仍然会不断出现,当重组股重组失败时,投资者就需要注意其中蕴藏的风险了。 第三种情况在下面雷曼兄弟破产的例子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2.雷曼兄弟破产波及华安国际配置基金 随着曾经十分“强壮”的明星公司——雷曼兄弟的破产,内地的部分投资者也受了直接的冲击,虽然他们并没有像一些香港投资者那样直接买了雷曼的产品。原因就是他们买了华安国际配置基金。 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是国内受到次贷金融风波影响较严重的一个金融产品。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是国内第一款QDII产品,成立于2006年11月,首募规模近2亿美元,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类和结构化产品,其境外投资顾问以及持有的结构性保本票据的担保人都是雷曼兄弟公司。 但不幸的是,雷曼兄弟这家屹立华尔街158年的金融巨头没有安然度过本轮次贷危机,在2008年9月15日申请破产,并成为次贷危机深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对于华安基金的持有人来说,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意味着,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持有的大量结构性保本票据的担保人可能无法履行责任,按照基金合同,这时候华安基金必须找到新的担保人,或者将基金清盘。 遇到这种事情,一般情况下投资者只能徒唤奈何。消息披露之日,华安国际配置基金也就暂停了申购赎回,主要是因为受到雷曼兄弟倒闭影响而造成的损失不明,没有办法确定赎回价格,根据基金契约,对因发生担保人破产一类的极端情况而导致的基金资产损失,基金公司并不需要对此负责。 遇到这种踩地雷的情况,如果投资者事先了解到一些信息(在雷曼兄弟破产之前,一些机构和媒体已经作出预警),就可以尽早脱手,免得到后来想走也走不掉。 对于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的持有人来说,幸运的是,因为这是国内第一例这样的情况,华安国际配置也是第一只QDII,基金公司考虑到社会影响和国内投资者的情绪,自掏腰包承诺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