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皓:低调富豪保险行业再淘金



  戴皓

  合众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

  上榜理由

  2007年1月24日,中发实业集团在北京举办了十年庆典。此时的中发,已成为集金融、房地产、医药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旗下拥有北京永泰房地产公司、合众人寿多家企业。

  2006年10月,戴皓以4亿元人民币的身家进入“2006胡润金融富豪榜”,位列第21位。而2005年底,他也曾被福布斯富豪榜选中,名列第41位。

  个人简历

  1964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986年,在哈尔滨工商局工作。

  1993年7月,与父亲戴欣华共同创业。

  1997年1月,中发实业集团正式组建。

  1999年12月,中发集团组建北京永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000年,主持创建业锐药业和鸿宁医药公司。

  2004年6月,合众人寿获准筹建。

  2005年2月,合众人寿在武汉成立。

  记者手记

  身兼合众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和中发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的职务,戴皓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2月9日下午,记者在武汉的合众人寿总部见到他时,被告知只有两个小时的采访时间。而且这两个小时还是他的一个商务活动临时改期空出来的时间。

  14时,戴皓坐在轮椅上,准时与记者见面。尽管以前在多个场合见过戴皓,但此次在武汉见到戴皓的感觉还是与以往不同。穿一身深蓝色的运动服,脚蹬一双黑色的布鞋,虽然眼睛上有着明显的血丝,但眉宇间依然透着一股英气。采访中,他不能长时间地坐在轮椅上,每隔一会儿,就要起身,让陪护扶着走几步。戴皓的秘书透露,戴总第二天上午9点的飞机要去上海,慰问合众人寿上海分公司的员工。

  接近戴皓的人介绍,戴皓其实是个很简单的人。对自己简单,最爱吃的饭是东北大炖菜,穿的衣服不超过100块;对事简单,重视最终的结果,不在意过程会怎么样;对人简单,选拔人才唯才是举,不看出身。

  就是这样简单的一个人,做出的成绩却并不简单。

  “40岁之前做实业家,40岁之后做金融家。”这是戴皓年轻的时候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他说,“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做到了”。

  戴皓认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是:“有许多人追随,追随我10年以上的人已经超过400人。”

  创业篇

  在金融机构林立的北京朝外商圈,合众人寿的大广告牌高高地竖立在昆泰国际大厦,对面就是占据中国人身保险市场半壁江山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的总部。

  2006年,合众人寿当年的保费收入跃入全国寿险公司前十名。随着合众人寿业绩的扩展,合众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戴皓,这位为人低调的富豪也逐渐从台后走到了台前……

  东北淘得“第一桶金”

  1994年,30岁的戴皓从哈尔滨市工商局办妥了辞职手续。戴皓想要开拓不一样的人生,但要干什么,心里还是没有底。这时一位朋友提了个方案,先搞一家信用社试试。

  戴皓凭着以往积累的人缘四处筹钱,拼凑了50万元作为注册资本,还真开起了一家信用社。由于信用社机制新、政策活、服务好,个人储户最多时达到2万户,存款额近3亿元人民币。此后,由于国家金融政策调整,这家信用社被合并进哈尔滨城市商业银行。

  1995年,戴皓又尝试着进入房地产市场。当时,正逢房地产业滑入低谷,“中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中发建筑安装公司”成立。他主持开发了哈尔滨市“八路五桥重点工程”之一的中发郦苑小区,并打破开发商先建商品房、后建回迁楼的运营模式,采取先建回迁楼,后建商品房的做法,由此实现了居民当年拆迁、当年进户的承诺。为此,公司受到哈尔滨市政府的表彰。

  顺风顺水的戴皓一鼓作气,他投资的典当行也顺利开业。哈尔滨“金福典当行”一直经营至今,并将业务逐步拓展到北京市场。1997年1月,中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中控股企业5家,参股企业8家,资产总额已达29亿元。

  北京地产“一炮打响”

  1998年,戴皓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公司要走出东北向外谋求发展。当时理想的发展城市为北京、上海、香港。后来经过深入地调研,最终选定了北京这个战略高地。

  刚到北京的时候,人生地不熟,戴皓一行人在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的一座5层小楼里一住就是半年,怎么搞,搞什么,都是一头雾水。

  当时北京市开发四环路的绿化隔离带项目,因为涉及到农民房拆迁问题,许多房地产商都不愿接手。戴皓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果断地盘下了一块地。2001年12月,北京永泰房地产公司开发了占地120万平方米的郦城生态园区。按照原来的方案,这一房地产项目的设计是中规中矩的商品住宅楼,并无特别之处。就在准备开工前,戴皓又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投资上千万元,聘请了世界排名前50名的日本设计师设计。这一改变也让戴皓在北京“一炮打响”!谈到这一房地产项目,戴皓至今仍然十分得意,他说:“房顶带绿化的项目,在北京你再找不出第二家。”当年这一楼盘每平方米售价超过了6000元,销售成绩超出预期。

  做保险“小弟”变“老大”

  多年的从商经验令戴皓对商机的嗅觉极其灵敏。

  2003年,关于保险公司可能再度开放闸门的消息在市场上盛传。戴皓对此十分兴奋,他和一些房地产行业的伙伴积极联系,认真地做着各项准备。

  戴皓回忆,在合众人寿的发起人中,永泰房地产公司当初并不是第一发起人,只是一个和“大哥”一起混的“小弟”。当时保险公司的经营前景不明,那位“大哥”中途退出,永泰房地产公司这位“小弟”冲到阵前,并成为了合众人寿的第一大股东。2004年6月26日,合众人寿获准筹建。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内,公司筹备完成。2005年2月3日,合众人寿在武汉成立。这是保监会在1996年之后再次审批中资保险公司中第一家开业的,之所以选中武汉作为公司总部,主要原因是当时国家提出“中部崛起”的概念,对于投资中部地区有一些优惠政策。政策优势,对于民营公司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开业两年来,合众人寿在全国一些主要市场快速布局,在北京、上海、江苏、河南等各地的分公司陆续开业。2006年共实现保费收入16.19亿元,同比增长179%,居全国寿险业第十位。截至目前,合众人寿已在全国成功开设北京、上海、广东、湖北、江苏、河南、山东、黑龙江、河北、浙江、内蒙古、湖南等12家分公司。

  “长征”路上身先士卒

  由于几年前的一场车祸,戴皓现在很难像正常人那样行走,但身体上的疾痛丝毫没有阻止他对于保险新事业的付出。2006年9月12日到24日,戴皓带着两部小车,从北京出发,前往山东和江苏分公司视察,这段经历被合众人寿内部称为董事长的“三千里长征”。

  戴皓对自己的辛苦不以为然,他对记者说:“我们那趟时间很紧,有的时候一天要跑三个地方,主要是与一线的营销人员谈话,了解一线的需求。我们带着总公司的人、财、物的负责人,基层有什么问题现场解决。”

  在这13天的时间里,戴皓跑遍了山东、江苏两个省级分公司的14家分支机构,50小时内连访江苏徐州、盐城、南通、泰州、无锡等多家中心支公司。

  戴皓对记者说:“之所以我亲自带队下到最基层,原因有二:一是需要亲身掌握基层的情况,看看业务员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况,了解我们推出的产品究竟是否真正受到老百姓的欢迎,这些情况是在北京无法掌握的;另一方面就是保险业的特点是员工队伍庞大,在一线的业务员别说是见公司的董事长,即使是见分公司的老总,机会也非常难得。我就是要他们看看,我们这个公司的董事长,是普通员工也能见得到的。”

  真实的情况是,戴皓走到哪里,哪里的员工都是群情振奋。他离开之后,许多地方的业绩大大提高。

  看好“钱袋子”

  戴皓透露,合众人寿目前正在进行引进外资的谈判,希望通过对外资的引进,充实公司资本金,提升公司国际化水平。公司把对战略投资者的标准定位在国际上知名的银行、保险集团,看重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资本实力,更为重要的是看中他们的管理能力,通过资本和管理的引入,带动合众人寿进入一个新的局面。

  寿险公司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对风险的防范。虽然是新成立的寿险公司,但戴皓的风险管控手段很独到。合众人寿实施的是财务大集中、收支两条线。所有的保费要在24小时内收到总公司财务;实行公章集中,所有的支公司都没有印章,这样可以避免违规担保等现象的发生;人事、财务部门实行垂直领导、定期轮换;核保集中等。在合众人寿,固定资产实行招标采购,严格地控制成本支出。在公司总部,细到每一张打印纸,都是分双面打印的。

  戴皓表示,就他个人而言,自己是公司的大股东,对公司的责任重于其他人,公司如果经营不善自己的损失最大,同时也对不起股东,对不起社会。

  人·财·榜问卷

  你认为最理想的快乐?

  所有人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

  你最害怕的是什么?

  想做的事情还没有做完,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世的人最钦佩谁?

  李嘉诚。

  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特点?

  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

  你觉得最奢侈的是什么?

  找个地方休息半个月。

  你个人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有许多人追随,追随我10年以上的人已经超过400人。

  你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事业。

  你使用最多的词是什么?

  责任。

  你感到最伤痛的事是什么?

  意外车祸。

  一生最爱的人是谁?

  女儿。

  何时是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刻?

  事业取得成功时。

  一场车祸催生保险业大亨www.jinghua.cn 2007年03月12日来源:京华时报记者:李英辉

  一场车祸把戴皓推上了轮椅,也催生了他“一定要做一份对社会回报很大的事业”的决心。

  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李英辉

  成长篇

  2002年东北大地的第一场雪,成为戴皓最心酸的回忆。意外的车祸从天而降,使他不能再像正常人那样行走,但却磨练了他的钢铁意志。坐在轮椅上,他发起组建了合众人寿保险公司,并出任公司董事长。

  少年立志赚钱买奶粉

  戴皓出生于哈尔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医生。家里四个孩子,他是老大。八岁之前在爷爷家长大,在接回家住的时候,母亲的一句话让他记忆深刻,她说:“从今之后,你就是我们家的男子汉了。”

 戴皓:低调富豪保险行业再淘金
  戴皓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很清贫,他放学回家不仅要帮母亲做家务,还要照看弟弟妹妹。有一次,弟弟偷吃了一匙专门为妹妹买的奶粉,母亲发现后,狠狠地把弟弟揍了一顿。年少的戴皓暗下决心,长大之后一定要努力工作,多赚钱,让弟弟妹妹们都吃到更多的奶粉。

  参加工作之后,戴皓在一个工商所工作,每天接触许多小商小贩,他们身上活跃着的市场气息让年轻的戴皓兴奋不已。有一次,一个卖烧鸡的小商贩买了一辆白色的雅马哈摩托车,骑到工商所炫耀。戴皓看到之后十分兴奋,还借来在单位门口的街上骑了一圈,感觉十分过瘾,心里想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够有这样一辆摩托车。

  上市遇挫抱头痛哭

  后来戴皓从工商所辞职,开了一家信用社,信用社被“收编”后,他决定通过推动企业上市吸引投资,做更大的事业。

  要上市,必须要打造一个主业突出、网络强大的股份公司。在1997、1998年间,戴皓走遍了东北、华北,向南跑到了安徽、江西,四处洽谈合作项目。往往是上午去一个地方,谈完之后吃饭,吃完饭继续去下个地方。很多时候都是连夜赶路,人就睡在车里,第二天一早到了之后,迷迷糊糊地开始下一个谈判。

  就在戴皓的中发集团的上市申请排进黑龙江省优先扶植的名单后不久,国家有了政策,支持国有企业优先上市,中发集团的上市计划被搁置。消息传来,戴皓和手下的几名高管抱头痛哭,其中一个人还因此离开了中发集团。

  戴皓介绍,这是他创业以来遇到的最大挫折。不过,虽然上市没有成功,但筹划上市的过程给了戴皓不一样的眼光,他深切地感受到,企业一定要有发展的眼光,不能因循守旧。

  车祸醒来先问业务

  2002年1月4日,东北刚下了新年的第一场大雪,戴皓驱车从哈尔滨连夜赶往长春。他约了客户一早见面。

  担心司机犯困,戴皓一直和司机聊天,临到天明的时候,他和一个副总说:“你继续和司机聊天,我睡一会儿。”就这十几分钟工夫,惨祸发生了:越野车翻到了路边10米多深的沟里,戴皓颈椎严重受伤。

  戴皓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当时赶到医院时,戴皓的全身插满了各种管子。戴皓见到他的部下时,说的第一句话是“房子卖得怎么样了?”接下来他又说:“我要不是受伤,会带领大家做得更好,给大家创造更好的发展平台。”在场的人失声痛哭。

  中发集团从北京请来专家为戴皓做手术。上手术台之前,专家对戴皓的家人交了底,虽然他的颈椎不是完全损坏,但很可能一辈子都站不起来了,最好的结果就是一生与轮椅为伴。

  反思人生看淡名利

  从2002年1月4日到2003年10月6日,戴皓一直在医院住院。在经历了这次磨难之后,他开始了对人生的反思:怎样活着才是更有意义的人生?

  戴皓在与记者聊天时说:“这次车祸是我一生中遭受的最大的磨难。”他表示,许多东西在拥有的时候并不怎么珍惜,但在失去之后,才发现是多么的宝贵。他这次从死亡边缘转了一圈又回来后,对名利都看得非常淡薄了。戴皓说:“你有一千万也好,10亿也好,最终你花的钱也就那么一点,在赚了钱之后积极地对社会尽更多的责任,做更多的回报,这才是财富真正的价值所在。”

  住院期间,他看到许多病人因为没有钱而不得不出院,感到十分痛心。为此他想到了保险公司,如果这些病人都有保险,生病不就有保障了吗?从那时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这样一份对社会回报很大的事业。

  忍着病痛杀入保险业

  2003年秋天,戴皓坐着轮椅重新出山。他把工作重点放到了保险行业上,一是因为保监会正计划将保险行业逐步向民营经济放开,有政策上的优势;另一个就是保险可以实现他回报社会的愿望。

  由于工作的原因,戴皓不得不频繁出差。普通人成天飞来飞去身体都不一定吃得消,戴皓就更辛苦了,上下汽车的时候需要专职看护抬上抬下;在轮椅上坐一会儿,就要看护扶着站起来走几步。虽然身体有所好转,但病痛仍然在折磨着他,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一晚醒三四次。

  身边工作人员回忆说,在去年9月的一次出差过程中,在泰安前往临沂的高速公路上,由于施工修路,堵车状况很严重。抵达临沂已是中午,为了不耽误员工的时间,他就直接在酒店大厅的沙发上躺着歇息,刚缓过来又马上与一线员工见面、谈心。

  搞公益成规定动作

  2007年1月24日,中发集团成立10周年的庆典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在此次庆典上,戴皓以及中发集团赢得了在场全体人员长时间的掌声。中发集团成立10年来,累计为国家纳税超亿元,为社会创造了近一万个就业岗位,为员工赠与了近千万元资产,各类捐赠超过1000万元。中发集团捐款建造了中发小学,2003年抗击非典,中发集团捐款230万元人民币。

  在戴皓的带领下,合众人寿将支持公益事业作为公司的一项硬任务去完成。合众人寿每开设一个机构,就举行一次公益活动,这已经成为开业庆典的一个规定动作。

  2006年,合众人寿又筹款主办了全国11个省区市的“合众助学行”公益活动,共捐助了63名品学兼优却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大学的孩子。

  戴皓的管理思路

  1.关于分享

  合众人寿在管理中提出了“分享”的概念,就是让企业的高层与普通员工共同分享企业的成长给大家带来的收益。

  “让公司员工间接持有一些股权,这样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之后,一定会产生溢价。在公司上市之后,许多的员工将因此会身价百倍。员工收入增加了,这也是公司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如果一家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让它的员工共同分享企业的成长和利益,一定会得不到员工广泛认同的,因此,合众一直努力建立公司与员工共同的价值体系,让员工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利益,真正打造最佳雇主企业。”

  2.关于跟人

  “跟人”是保险业的怪现象,常常是一名管理人员离开本岗之后,他这一团队的所有人员都走了。这一做法给保险公司带来的伤害非常大。

  “之所以在保险业内屡屡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保险公司没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没有真正能吸引员工的东西。

  “合众着力打造凝聚人心的文化,合众的员工应该是冲着这个企业的文化来的,而不应该是冲着某个高管来的。企业应该用好的制度和好的文化去吸引人才,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高薪。”

  3.关于核心竞争力

  戴皓认为,作为一家规模不大的寿险公司,合众人寿要想同大的寿险公司竞争,必须要在产品创新上下工夫。这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客户在投保之后,最头疼的问题就是理赔难。从去年7月开始,合众人寿推出了包括‘延滞支付利息’在内的六大举措。如果公司在理赔过程中不及时赔付,将额外支付相应的利息。

  “要提高合众的核心竞争力,就要拓展并完善公司服务渠道,提高服务的可获得性,加大对新技术的投入,满足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26536.html

更多阅读

戴晴:失败者的胜利——读茨威格《异端的权利》

戴晴:失败者的胜利——读茨威格《异端的权利》.差不多可以说这是他最后一部著作了。逝于1942年的茨威格虽然接着又写了回忆录式的《昨天的世界》,写了一篇约4万字的《象棋的故事》,还有那封平静得令人窒息的遗书,但带着明晰的观念与

中国富豪特别报告:问题富豪平均40岁出问题

中国富豪特别报告:问题富豪平均40岁出问题 http://www.sina.com.cn2011年01月18日14:06新浪财经[ 微博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1月18日下午消息,胡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富豪特别报告”显示,12年里榜上的“问题富豪”只有24位,占上榜

博览群书 大智若愚的人生修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资料来源:网站网络 编辑制作:《长庚书库》【博览群书】大智若愚的人生修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大智若愚的人生修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作者:刘佳辉第一部分第1节:前言前言在人的一生中,能够立自身根基的事不外乎两件: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汤森路透再失灵,饶毅表侄再扯淡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汤森路透再失灵,饶毅表侄再扯淡饶毅表侄:对于视杆蛋白/GPCR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几乎肯定会获得诺贝尔奖。刘实表叔: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J.Lefkowitz)和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 Kobilka)是做视杆蛋白/GPCR的

声明:《戴皓:低调富豪保险行业再淘金》为网友爲何我還想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