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投的活跃向来被认为是行业机会的隐现,可是经过几轮风投的加盟,机会还有多少,恐怕就只有提前隐退的风投才知道。
清华集团最近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2~2009年上半年间,共有69起创投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投资农业企业案例,涉及金额约7.08亿美元,约合50亿元人民币。农业被风投如此青睐,是风投史上罕见的景象。
2009年,达晨创投因为投资福建圣农获得首发,盈利让整个业内眼红,助推了新农业在2010年被风投热捧。达晨如今又联合软银赛富、松禾资本、上海联创,共同完成了对吉林天景食品有限公司的增资。
向来被认为投资期限长,风险高的农业,缘何在经过几年的沉淀之后,成为了风投的座上宾,个中缘由还得从头说起。
风投的钱经
风投这种投资模式诞生于美国,是资本发展的需要。对多数的企业来说,需要风投是因为想要借助风投度过难关,尤其是创业初期的企业居多,企业一旦发展壮大以后,我们看到的景象就是风投追着找企业,而不是企业追着找风投。
但是对风投来说,想要通过企业实现资本增值才是关键。尤其是中国市场上的风投,和美国等国家不同,更加注重实际的名利,因此,中国市场的风投更加青睐发展中后期的企业,对发展初期的企业并不感兴趣。所以,中国市场风投的投资方向,也被认为是中国某个行业发展的趋势。
就拿互联网来说,风投这个概念刚刚被引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不停地在互联网上寻找商机,雅虎、 当当网、土豆网等都有风投的历史。如今,第一批进入的风投都已经功成身退,最近炒得火热的境外资本关注这些互联网企业,对他们来说这已经是第好几拨了。
中国的互联网经过风投的重重青睐,如今已经发展为世界用户最多的市场,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互联网已经可以用成熟来形容。看如今的趋势,互联网成熟以后,吸引了更多的风投前来采蜜,IDG、General Catalyst、GGV、美国洛克菲勒家族等这些国际大腕资本也没能跳出这波热潮,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中寻找着商机。
正如前面所说,如今农业也引来了这样的高度关注,对中国农业来说是不是也意味着走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业内质疑的声音开始响起,对于中国农业的受关注,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师梁大伟告诉《小康·财智》记者:“因为天气的影响,玉米等农作物减产,导致需求增加。”所以他觉得中国的玉米在2010年第一季度会受到青睐。
这只是硬性的条件,对风投来说,“吸引力”才是关键词。当初达晨创投走进福建圣农如今看起来就好像是提前部署好的棋子,不管是3年还是6年,福建圣农的上市为达晨的这步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熟悉风投投资流程的人都知道,对于有潜力的企业,越早进入的风投赚钱越多。打个比方,甲风投投资300万美元进入甲企业,获得了30%的股份,经过发展,该企业现在值2000万美元,甲风投的资本已经变为了600万美元,这时候,乙风投看上了甲企业,想要来插一脚,于是它也花了300万美元入股,获得了15%的股份,这时候,甲风投认为时机已到,于是把股份直接卖给乙风投,于是甲风投获利300万美元成功退出,从此后,甲企业的生死与它无关。
如今,新农业的概念被认为存在这样的炒作嫌疑,因此,新农业机会中的风投看起来投机的成分更多一点,事实上,风投在新农业上究竟是有着什么想法呢?
初现激情农业大家并不陌生,但是新农业对中国人来说还是个新概念。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万寿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称:“如今备受关注的新农业,有如下几个特征:成规模的种植和养殖基地,工业化的标准控制和生产流程,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创新,并最终能够建立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市场。”
这也就意味着,把闲散的农业集中起来经营,使之有制度、有市场、有渠道,也就是把游击队变成了新四军,这样打仗才有组织、有纪律,胜算大。对于中国的新农业机会,优势资本合伙人吴克忠在杭州举行的私募论坛上讲:“我觉得现在是非常好的投资农业企业去整合市场的机会,像美国做鸡肉、猪肉、牛肉,一个企业就占美国鸡肉、猪肉、牛肉市场30%多的比重,中国占比不到1%。”
听起来,诸位专家讨论的都是中国的新农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属于前期投资,那么为什么在向来青睐后期市场的中国引起了风投的如此追捧。仔细看一下风投投资的企业,我们就能明白一二。
2009年3月,江苏高投投资佳隆化工(农药化工企业);2009年6月,复星投资、东方富海投资国鸿(养猪企业);2009年7月,达晨创投投资江西煌上煌(家禽养殖、屠宰加工、肉制品深加工企业)等等。
这些企业的总体特征都是自身发展优势明显,之前没有风投介入。风投不是慈善家,在这里体现最为直接和明显。尽管中国的新农业处于前期投资阶段,但是依据风投的盈利模式,越早进入的风投一旦搭上顺风车,那么发展到后期,收益将是最高的。
以中国的豆腐市场为例,美国知名企业占有全国80%的份额,日本山水豆腐占有全国60%的份额,而中国的豆腐连一个小城市、一个乡的份额都占不到。根据趋势判断,中国的豆腐市场也会逐渐和美国、日本靠拢,因此,豆腐产业在中国虽然用新农业的视角看是萌芽状态,实际上已经焕发出了勃勃商机。
风投看中的正是中国新农业刚刚表达出来的这种激情,对于中国市场的这种激情,业内人士戏称为“龙井第一道”,虽生涩,但是后劲足。风投如今卯足了劲,想要挤进这个行业,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准备借助福建圣农的余温炒作一把。对于它是不是中后期,显然看淡了很多。
不过,这些想要在新农业上有所收获的风投,也在细细琢磨中国的市场,对于扎堆的投资,风险虽大,机会颇多。
真假风向标
中国风投的动向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服装、互联网、高科技都曾是风投的宠儿。如今,风投扎堆新农业,也是一种启示,即意味着中国的新农业将要引来一轮新的成长。
对于这种成长后劲究竟有多足,业内人士给出了模棱两可的答案。风投的关注,也没能让这种模糊的答案清晰化,主要是因为风投在发展的过程中,口碑遭到了质疑。
其实,风投并不神奇,在风投的诸多投资中,失败案例的比例占比超过30%。最著名的就是2008年8月20日,在东交所创业板上市的“中国第一股”——亚洲互动传媒有限公司发出公告,称公司收到东交所通告,从2008年8月20日起,公司股票作为处理品种将在一个月后即2008年9月20日停止上市。
退市之后,11家财务投资人在这家企业上同时失手——包括前期和后期的机构投资人,如红杉资本、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电通、日本最大的卫星通信公司JSAT等。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这些资本介入之前还是介入之后,基本上都是关于该企业的正面报道,没有任何负面的消息,当东窗事发以后,之前讲过的话回过头来看就觉得有点可笑。
遗憾的是,这次事件中,那些后进的资本没有来得及及时退出,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但是对于前期进入的资本,即使是亚洲互动传媒如此不争气,但还是因为后来资本的加入,赚到了自己的辛苦钱。
业内人士称这是风投最喜欢的游戏,即风投忽悠风投。就是说,之前介入的风投都是在鼓吹投资企业的实力和潜力,当有合适的机会,比如后来者的介入或者上市,前期的风投多半都会选择离开,除非投资企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才会选择留下,继续分红。
亚洲互动传媒的失败就是最好的说明,风投的风向标并不一定每次都是对的,他们告诉你这个企业或者这个行业很好,其实是别有用心的,能不能进行甄别,主要还是要看大环境的好坏。另外,如果一个行业潜力初现,前面进去的,比后面进去的合算,投入小,风险也相对后面的小。
就好像现在火热的新农业,业内人士认为,主要都是得益于创业板,风投对新农业的热衷,一是这个行业本身存在潜力;二是创业板的诱惑,相对于高科技产业,这次的创业板传统行业优势明显。
这也是创投之所以靠拢的缘由所在,所以,在对待风投热捧的行业或者公司的时候,一定要明白,风投只是过客,不是实际的管理者,所以它的责任心只在于它在的时候这个行业或者这个企业能赚多少钱。
真实告白
那么,这次风投对农业的青睐有没有机会可言呢?答案是肯定的。从2009年3月份起,中国的风投就掀起了“下乡运动”,进入农村进行考察,对中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尤其是一些技术力量雄厚,但是缺乏资金的企业在这次下乡运动中找到了支撑。
不过,在这轮考察中,我们发现,获得风投青睐的都是加工制造业,传统农产品(15.09,0.00,0.00%)获得青睐的比例很低。回顾2002年以来风投在新农业上投资的案例,基本上都集中在农药化工、种子、农产品深加工上。
中科创投总裁常虹认为,“通过对农业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传统农产品平均销售利润率在2%与8%之间,比加工制造业绩的5%到10%还要低。”所以说,风投不是雪中送炭的使者,它的投资只能称为锦上添花,也就是说这个产业本身已经不错了,风投的加盟就是让它更好看一些。
如前所说,风投的实质是想要从企业身上赚钱,因此前期进入风险虽大,但是收益最高,所以这轮农业投资,对风投来说,抢不到第一,但是决不能做最后,因为你不知道你最后进入的时候,这个企业的利润还剩下多少,没有出事之前,在风投的保护下,企业传出的永远都是正面消息。
而且,在这轮投资中,风投扎堆企业也是现象之一,之前达晨顺利投资的江西煌上煌就是被众多风投哄抢,最后被达晨拿下的案例之一。对于实力不错,但是想借助风投力量的企业来说,这轮投资其实给了他们很多谈判的条件,相对于风投来说,企业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因为毕竟是企业市场而不是风投市场。
不管风投的实质如何,风投能带来机会是不争的事实,市场的嗅觉风投还是比较敏感,因此专家建议投资者,想在这轮风投专注新农业的浪潮中受益,要赶早不赶晚,否则,短暂的机会失去之后,同样的项目你就要付出更多的力量。就好像互联网,以前的300万可以收回1000万,但是现在的300万,也许是400万,500万,但是绝对不可能超过最初的探路者(43.390,0.00,0.00%)的1000万,这就是风投的游戏法则,想赚钱,就必须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