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行为‘雷区‘(7)](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551639538295.jpeg)
系列专题:《生活中怎样学会成熟:成熟法则》
但如组织面临外来的压力时,就会加强彼此的团结,而且,此时可能还能发挥平日自己所无法达到的力量。说明此点最好的例子,是美国威廉·兰巴特所作的实验结果。 他找到几个信仰犹太教的学生和信仰基督教的学生,测验每个人可忍受痛苦的程度。在测验时,在他们的手上缠着像量血压一样的胶布,并加上硬胶布以增加压力。然后在犹太教学生被测验时,告诉他"基督教学生比犹太教学生耐力好",相反对基督教学生说"犹太教学生比基督教学生耐力好",当他再一次做同样的实验时,他发现无论是基督教或犹太教的学生,他们所表现的忍痛力比上次的结果都提高许多。 我们可由这个实验得到证明,无论是信仰何种教派,每个人在团体中只是发挥个人所及的能力,但若是为了保有自己所属团体的名誉,则可能发挥比平时更大的力量,而且能感受到团体所承受的压力,每个成员会在无意识中更团结,表现出集体精神。 不只如此,即使夫妻之间,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 某对夫妻每隔一段时间便会闹离婚,一位熟悉他们的记者认为,那对夫妻没有离婚,是一项奇迹。 他预测,那对夫妻必定会在今年内离婚,但是,事实却出乎他的预料。也许,那对夫妻的感情非常不好,甚至不想相见,然而,经由记者加油添醋的报道后,原本相互敌视的夫妻,这时多了一位共同的敌人。 于是,为了联手抵抗记者,他们又重修旧好。 一般来说,不论是公司、家庭或夫妻,一旦面临外界的威胁,内部便会产生集体精神,维系一种稳定的关系。 12.人只要被对方承认优秀,就不会过分纠缠于其他利益 "超"复杂的利害关系中,人们只要前进一步,就必须在某些方面退让一步。至于让步的方式,人们很难以是否合理来计算利害关系,也不可能以得失结果推算对方的心理构造。有时,表面上看起来是不合理的"让步行为",其背后可能存在着某种心理条件。 让步是相当有效的手段。例如,两人主张各不同,且为自己的主张争论不休,争到最后一定会产生一个胜利者。在我们的想象中,这个人一定会意气昂扬地要求对方接纳自己的意见,其实不然。当争论有了结果时,令人意外的是占优势的一方会说:"我只要你了解就好了。"双方互相折中让步,他也对输的一方的主张表示认同。 我们可用人的"征服欲"与"获得欲"的不一致来说明让步的心理机制。当我们征服对方,确定自己处于优势时,就已得到很大的满足,不会太执著于实质利益。 反过来说,因为有这种心理倾向,如果认同对方处于优势地位,给他名誉,那么,自己就可以非常省力地得到实质利益。像这种运用对方荣誉感的处世法,应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