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况且,排名即使对那些很懂教育、不会盲目跟着排名的指挥棒转的家长,也有非常实用的价值。比如,一个在耶鲁上了本科,在哈佛读了研究生的家长,对几个名校当然有相当了解。但是,孩子一旦考不上常青藤,那到底是应该去维吉尼亚大学呢,还是去韦尔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看看排名,对这些学校的大概实力就有所了解,帮助自己进行初步选择。虽然排在第三十三位和第三十四位的学校孰高孰低不好说,但在30到40位的学校和80到100位的学校之间毕竟还是有水平距离的。2004年我自己找教职时,特地还买了一本排名。因为有些大学即使很有声誉,我也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榜上有名的,总是靠得住的学校。一些大学里的人批评排名把教育简单化,把苹果和桔子比,误导一些不懂教育的人。殊不知,苹果和桔子固然不同,但在市场上消费者还是可以通过价格对之进行比较。大多数学生和学生家长,在这些教育界人士看来都属于不懂教育的。他们终究必须自己作决定上哪个大学。排名就是他们的"傻瓜相机"。

除了排名之外,那些教育界人士并没有给主流的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个更好的、可操作的选择。不过,排名即使实用价值大,使用时也要分析。首先,这个排名是本科教育的排名,不是大学实力和影响力的排名。关于研究院和职业学院(如法学院),该杂志另有排名。虽然本科生教育是美国大学的首务,但和大学的综合水平还是不能等同。举个例子,大名鼎鼎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华盛顿大学或西北大学相比孰高孰低呢?在中国读者眼中,伯克利无疑是世界一流名校,后两个大学设在哪里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但是,在这个排名中,华盛顿和西北分别排第十一和第十二,前两年这两个学校常常进前10名。而伯克利仅排20,过去还常常进不了前20名。再看看学生的SAT成绩,这两个似乎不知名的大学的学生成绩明显胜过伯克利。我的一个台湾朋友的孩子,几年前被伯克利、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录取。能去伯克利和芝加哥这样的名校,在台湾的亲友面前当然有光。但是全家到校园一访问调查,还是选中了西北。伯克利第一个就被淘汰。理由是那里班太大,学生没有人管,甚至不上课也没有人知道,街上还有卖听课笔记的。你看看排名,西北确实也比另外两个学校高。看来人家并非乱排。 另外,虽然是本科教育的排名,但该刊把研究性大学和本科文理学院分开排名,读来又复杂一些。这两类学校的区别,我在近著《谁的大学》中已经有分析。研究性大学顾名思义是注重研究,学术明星多。但是这些明星并不一定专注教学。况且学校大,班也大,老师名气响当当却不认识学生,学生并不一定得益。文理学院没有那么多学术明星,教授们却专心教学。学校小,有的就一两千人,班也小,老师和学生交往甚多。用我们中国人的话说,这样的学校对学生盯得紧。所以许多美国家长愿意把孩子往这些小文理学院里送。比如在文理学院中排名第二的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中间档位学生的SAT成绩在1350到1550分之间。在研究性大学中,除了哈佛、普林斯顿、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几个学校比这略高一点外,其他学校的成绩大都在此之下。拿文理学院中前5%的院校和研究性大学中前5%的院校比,你很难分出高下。从本科教育质量上看,往往前者更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