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自由是幸福真意:女人的幸福女人定》
但是,如今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赞赏的新契机。比如2006年秋的意大利时装秀第一次把拥有“正常体重”的模特送上T台走猫步,原因是近60%的买家身型都超过40码或42码。最近法兰克福周刊也报道了一条令人兴奋的消息:他们通过最新的问卷调查发现,86%的德国男性对像玛丽莲?梦露这样的丰满女人(她穿42码)情有独钟而冷落了芦柴棒形,但女性对丰满的中意度只有77%。 同样地,我也希望自己魅力四射,希望自己美貌动人,希望自己穿着时髦,尽管我162米的小个头却要穿48码的衣服(现在没那么恐怖了),但我知道我仍站在为自主而战的硝烟漫漫之中。不久前我去美国参加一次大规模的培训师大会,休息日那天去了一家著名的大型购物中心,我仿佛掉进了天堂一般:在梅西百货(Macy’s)——一家大型商店的女装部,我发现有我尺码大小的时装,而且它们不是被羞辱般地堆在黑暗的墙角,而是占据了整整半层楼,名牌林立,从Tommy Hilfiger到Lacoste,全都有大小号之分(这里的大号不是42码,和德国大不相同),看不到沉闷的颜色、傻乎乎的泰迪熊图案和难看的无腰身大衣。大码时装和其他尺码的时装价格相同,绝不会把价格标得让人吐血。我沉浸在无边无际的时尚世界,并拖回了好几大袋漂亮而又舒适合体的衣服。这就是一次救赎式的体验。 大家都认为我自信、乐观、幽默。没错,现在的我的确如此。但作为一个超重的女人,我还是受尽了各种委屈!我下了好一番工夫,才没有被那些公开或隐蔽的人身攻击所击倒:从舞蹈课到女性杂志上的指导建议再到征友广告里的表达和措辞——“寻找苗条、有女人味的女性”。这半生,我还要花费多少精力才能抵制这样的干扰,排斥所谓的缺陷来勇敢地爱自己? 我知道,许多“另类”的女性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比如丽莎,35岁,上帝赐予了她181米的个头。一次突发的脊柱弯曲损伤带来了持续的疼痛,使她被迫接受了自己的身高。幼时的丽莎总是将脑袋和肩膀害羞地缩起,因为自小就被家长灌输“大个女人没人要”的观念,长大后进修商务课程时又被告知“大个女人让老板害怕”(即时小练习:先将你的头和肩膀缩起,感受一下这是什么样的滋味,想一想这样的人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第6节:女人的幸福女人定(6)](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550281408349.jpeg)
多年来,丽莎一直觉得自己像个到处乱跑、找不着北的大问号,自信心≈零。直到有一天,疾病突袭,迫使她从根本上改变了想法。一位善解人意的护工坚持不懈地帮助她,让她学会挺直自己181米的身板来走路,同时建议她接受谈话疗法,随着身体直立起来的还有她的灵魂。她终于接受了自己的身高,不再刻意贬低自己。她必须而且能够接受这一点:这辈子她不可能成为“娇小玲珑的姑娘”(如她那迷人可爱的妹妹一样)。自那以后,她有了完全不同的心态,为人处世都散发着动人光彩,而最棒的是:她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对待——人们更加尊重她了。 还有里塔,38岁,是她所在的部门中唯一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员工。尽管她的业绩跟其他同事一样好,她却一直为要不要上大学而烦恼。和同事们在一起,她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有人问她,是否别的同事瞧不起她,还是老板歧视她,她只是一个劲儿地摇头——并非如此,因为所有人都毫无保留地接纳她。最终我们发现:是强烈的自我怀疑让她不得安宁,她不为自己取得的非凡成就而自豪、更不为自己而骄傲,只是埋头去找汤里的那根头发德国俗语“in der Suppe nach dem Haar suchen”,直译为“在汤里找头发”,意思近似于“鸡蛋里挑骨头”或者“吹毛求疵”。(译者注) 。 在跟女性共事的几十年中,我越来越清楚地知道,我们过得不好并不总是别人的错: 女性遭歧视后——她只觉自己很委屈 女性被议论后——她听命于这种议论 女性被谴责后——她也会谴责她自己 女性轻视别人时 ——她首先看不起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