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伴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上海城市家庭已经达到一定的富裕水平。我们手头的钱多了以后该怎么花?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也开始明白“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道理。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理财中心的沈晓勤主任有着多年的理财经验,可谓是一名“资深理财师”,发现“理财”对国内大多数居民而言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大多数市民对其仍存有误解和困惑,以至于在理财时往往“事倍功半”。沈晓勤对此总结了“五大困惑”以及走出困惑的建议。 困惑一:理财=投资收益? 不少人首先问理财师:“给你100万元资金,你可以给我多少收益率?”,可见人们经常潜意识地将理财与投资收益画等号。 但实际上,“投资”和“理财”并不是一回事。理财关注的是人生规划,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还要考虑财富的保障;而投资关注的则是如何钱生钱的问题,所以理财的内容比投资要宽广得多。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炒股等投资行为等同于理财,而应将理财看作是一个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和过程,使人的一生达到“财务自由”的境界,从而使自己生活无忧。 困惑二:理财随大流,赚钱也能随大流? 曾经的“5.19”行情的赚钱效应使得中国不少百姓懂得了“快速致富的秘诀”。在这潮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证券公司有许多中老年人天天准时“上班”,他们可能把所有的养老金都投资于股市,却忽视了风险。其实,从家庭理财的角度来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人的收入、支出、风险承受能力与理财目标各不相同,理财的侧重点也应不同。因此,我们需要确定自己阶段性的生活与投资目标,时刻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不断调整资产配置、选择相应的投资品种与投资比例,而不应盲从他人的理财行为。 困惑三:追求短期收益,会有长期风险吗? 近年来,在房价累积涨幅普遍超过30%的市况下,房产投资成为一大热点,“以房养房”的“理财经验”广为流传,面对租金收入与贷款利息的赢余,不少房东为自己的“成功投资”暗自欣喜。然而在购房时,某些投资者并未全面考虑其投资房产的真正成本与未来存在的不确定风险,只顾眼前收益。沈晓勤介绍说,其实,众多的投资者在计算其收益时往往忽视了许多可能存在的成本支出。同时,对未来可能存在的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流动性风险、商业风险、借款能力等缺乏合理预期,缺乏一定的市场预见性。因此,建议投资房产时必须作深入地研究分析,事先做好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