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
四川长虹被曝虚增销售收入50亿元一事尚未明朗,其2003年与Apex之间的债务谜团再度浮出水面。 据本报记者调查了解到,长虹与Apex 2006年4月达成债务和解协议后,相关协议的执行并没有到位。迄今Apex偿付给长虹的款项只有3000多万美元,远少于原协议规定应付的1.7亿美元。 记者根据事发后长虹历年公布的年报发现,其逐年年报前后说法不相一致,本应做出交代的事项在时隔数年后模糊处理或者没有下文。 目前,长虹2009年度的业绩报告尚未公布,但在其2008年的年报中,长虹坦承:“公司一直继续推进《和解框架协议》的执行,但因涉及因素较多,程序复杂,未来可收回金额的现值本公司目前无法可靠估计。” 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国内媒体首先曝光长虹与Apex债务纠纷后,长虹也曾发布公告斥责“纯属捏造”。 Apex用商标抵债的真实进展暂且存疑,此次长虹举报门令投资者开始怀疑其公告的真实程度及财务处理的规范性。 商标抵债不了了之 根据2006年4月长虹与Apex签订的《和解框架协议》,Apex同意以其三部分资产:公司的不动产——仓库、Apex公司及其董事长季龙粉持有的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华数据广播控股有限公司(08016.hk)的股权和Apex商标,承担长虹1.7亿美元的债务。 而该商标价值占有相当比重。《和解框架协议》规定,Apex公司将“ Apex”、“Apex Digital”商标转让给长虹,价格“不超过9000万美元”。 在成为长虹的合作伙伴前,Apex只是洛杉矶一家注册资本仅2800万美元、以贸易为主的小公司。2002年,急于通过国际市场做大销售额的四川长虹,携手当时在美国名不见经传的Apex,把自己的彩电和DVD大规模地打入了美国的百思买等家电连锁店和沃尔玛等大型超市。 Apex迅速叩开美国市场大门的“敲门砖”就是超低价。长虹的中国同行曾透露,一台14英寸普通彩电,中国离岸价为58美元,但Apex品牌的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零售价仅59美元。 在美国消费者心目中,Apex只是一个低档品牌。2004年底季龙粉在中国短暂失去人身自由的消息被曝光后,Apex在美国市场的声誉一落千丈,Apex产品在美国超市难觅踪影。 尽管Apex商标的价值在消费者心中已大打折扣,但记者根据此后历年年报披露情况发现,季龙粉与长虹达成的Apex商标抵债协议,可能只是一张空头支票。 长虹在2006年年报中披露:“Apex方面已将‘Apex’、‘Apex Digital’商标转让给本公司,并在美国专利商标局完成登记,前述商标价值正在组织相关中介机构进行评估。” 然而,整整用了一年时间,“Apex”商标只完成了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的过户手续,其价值评估工作却毫无进展。长虹在2007年度报告中表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Apex商标公允价值尚不能确定,本公司考虑在2008年采用包括聘请中介机构等有效手段,决定公允价值入账。” 但细心的投资者发现,在长虹2008年度的业绩报告中,没有提及Apex商标公允价值的评估一事。 季龙粉复出事实上,这4年来,季龙粉从未将“Apex”、“Apex Digital”商标易手。当年的主角季龙粉也已在美国复出。 据知情人士透露,2004年10月,因拖欠长虹巨额货款,季龙粉被有关部门控制,当时的说法是季涉嫌“票据诈骗”。但Apex和长虹方面均强烈反对“诈骗”和“被诈骗”一说。 2005年8月下旬,季龙粉回到美国。离开中国前1个月,长虹宣布,“经过双方不断协商”,Apex已向长虹提供了三部分资产抵押,作为其部分欠款1.5亿美元的担保。 在获得自由身的3年多时间里,季龙粉在美国一直低调生活,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连一年一度的拉斯维加斯国际电子展,他都很少去参展的摊位,而在宾馆待着。 但他一直在谋划着东山再起。在今年1月初的拉斯维加斯国际电子展上,季龙粉开始登台亮相,忙着接待客户,并不停地打电话联络。“他精神状态很好,业务开展得不错。”一位熟悉季龙粉的厂商从拉斯维加斯国际电子展回来后介绍说。 多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Apex公司这两年的主业是销售数字电视机顶盒,主要由常州星球公司和四川、广东的两家企业供货。“机顶盒是Apex自己开发的,销量不算小。这两年美国陆续转成数字电视,季龙粉抓住了机遇。” 常州是季龙粉的老家,星球是Apex的老朋友,2003年前星球就曾是Apex的DVD供货商。据业内人士透露,除了机顶盒,去年星球还给Apex供应了7—8万台液晶电视。“2009年,Apex大约销售了十几万台液晶电视,除了星球,浙江也有企业向它供货,Apex的渠道仍是沃尔玛、百思买。但在美国市场,十几万台电视机只是毛毛雨,仍难觅踪迹。” 这些机顶盒和液晶电视以什么品牌在市场上销售?“机顶盒都是Apex品牌,液晶电视一部分是Apex品牌,一部分是百思买定制。”业内人士说,“Apex品牌还是季龙粉在用。” 而长虹早在2007年的业绩报告中就称:“Apex商标已完成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的过户手续”。让人不解的是,长虹既然已获得该商标,为何在美国市场却看不到长虹生产的、使用“Apex”品牌的液晶电视等产品?为何季龙粉仍在使用“Apex”商标? 一笔糊涂账 除了Apex商标,季龙粉用于抵债的另一部分资产——Apex的不动产——仓库,在长虹的年报中也交代得前后不一。 在长虹2006年年报第十节“重要事项”中,关于不动产如是表述:“按照《和解框架协议》及其相关协议约定,Apex已安排出售其仓库不动产,以房款来抵偿所欠本公司的债务。截至本报告期末,交易的中介机构已经将共计1166余万美元支付到我公司账户,至此,对Apex仓库的执行工作已经完成。” 蹊跷的是,在同一份年报的“或有事项”一节中,关于Apex以房抵债的表述则变成“本公司已部分收到不动产处置款”。 时隔一年,长虹2007年年报中,又将上一年年报载明的“已经……支付到我公司帐户”的共计1166余万美元,调整为“应将1166余万美元支付到本公司帐户”,并披露2007年仅结算430万美元。 按照《和解框架协议》及相关协议约定,Apex和季龙粉还以每股0.72港元的价格,向长虹转让了其持有的中华数据29.99%的股份,以抵偿Apex公司对长虹880.32万美元的欠款。 “中华数据”为何物?它原是中国内地上市公司天大天财旗下的一个分支,原天津大学副校长寇纪淞为天大天财公司董事长。天大天财曾通过常州星球为Apex生产、输送DVD,而寇与季的关系也非同一般。2003年3月,季龙粉曾向人透露:“我收购了一家上市公司,中华数据,天津的,我没花钱,我不需要花钱。”季龙粉说,他是通过美国的一家证券公司运作,把中华数据买过来的。“价钱很低,因为他们当作一个壳子去买的,包装好了给我,我只花了200多万美元运作费。” 2004年12月28日,因本报报道了季龙粉被四川省有关部门控制的消息,中华数据的股票开始停牌,彼时,其股价为1.44港元。经香港联交所批准,中华数据于去年10月30日恢复交易,不久就被评为“港股民企股2009年十大最差表现排行榜”第4名。至今年2月26日收盘,其股价为0.97港元。就是这样一个公司,曾被长虹宣传为“追债最大的阶段性成果”。 “长虹与Apex公司当年就贸易纠纷达成的和解协议,只是一场数字游戏,它是为了填平长虹财务报表的账面窟窿,但却无法挽回那实际存在的损失。”一位熟知内情的业内人士如是说。 有人算了一笔账:从长虹与Apex签署《和解框架协议》至2008年底,即使Apex的商标按照9000万美元抵债,其仓库出售款1166万美元也全额到账,连同Apex和季龙粉向长虹转让中华数据29.99%的股份抵偿对长虹的880.32万美元的欠款,以及Apex向四川川投公司转让中华数据股权所获得的款项59766724港元,加上长虹陆续收回的100多万美元现金,长虹实际挽回的损失也只有1.2亿美元左右,远低于季龙粉当初愿意承担的1.7亿美元。如果不把目前仍在季龙粉手中的Apex商标计算在内,长虹追回的欠款只有3000多万美元,与《和解框架协议》相比,长虹至少还有上亿美元的债务没有收回。如按照长虹2006年报中的应收Apex货款3.88亿美元计算,长虹的损失更加惨重——这个数字高于长虹1999年至2004年6年间的利润之和。 也许在追债之路上,长虹有难言的苦衷和软肋:Apex这个合作伙伴当年由长虹的掌门人倪润峰亲自选定,在与Apex大规模合作前,倪润峰曾亲往美国,对Apex进行了两个星期的考察。此后,长虹副总王朝凤也曾赴美调查了58天。 在这场贸易纠纷中,四川长虹还存在一个缺陷——2002年,它出口到美国的电视机和DVD价值高达7.8亿美元,但它在供货给Apex时却没有采用出口贸易中惯常的信用证结算方式。 此外,长虹既未在美国建立分公司,也没有在Apex公司所在地洛杉矶设立办事处,甚至无固定人员派驻Apex,以至于中国驻洛杉矶领馆的一名官员当时曾对长虹的做法表示不解:“长虹在美国这么大的交易量,至少应该派一个副总裁级别的干部到洛杉矶看管财物,及时处理产品质量问题等各种日常事务。” 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在明知Apex已无力支付货款、偿还欠债的情况下,长虹仍然源源不断地向Apex供货。上述业内人士感叹:“尽管季龙粉的发家过程不够阳光,甚至肮脏,但作为一个商人,其追逐利益最大化尚可理解,而长虹作为一家国有大企业,其做法令人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