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成功创业是创业者的梦想,需要机遇、努力等方方面面内外部的因素。没有一个因素能单独起作用,每一个成功者的经验都很难复制,但成功创业都应在思想上、行动上贯彻“知行合一”。>这里的“知”就是我要实现什么创业目标?需要建立什么样的企业?这样的企业需要承担什么风险?“行”就是如何通过行动即执行力实现目标?知是行之始,行为知之成。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必须不断地问自己: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现在所走的道路能否把我带向最终目标?也就是说路径对不对?如果创业者没有“知”的目标,那行动的路径肯定是不确定的,方向是不明确的。知行不一,这样的创业怎么可能成功?“知行合一”,换句话说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有些创业者整天只知道埋头苦干,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员工,陷于大量日常运营杂务,精于“小处”疏于“大处”,不是在“知”的基础上“行”,结果如同一个莽汉,空有一身功夫而无法成就事业。有些创业者志大才疏,不务实不扎实,谈“远景规划”头头是道,实际行动表现浮躁,结果无法使目标变成现实。知行合一是创业者的必备素质,需要通过创业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来实现。 就地取材面对茫茫市场,怎样去寻找自己创业的起点?对于县市以下的创业者来说,他们选择的创业路径往往与城里人不同,围绕本地资源或特色产业,就地取材,已成为“乡”下人成功创业的正确选择。台州的民营经济所以发达,就是因为开始创业就地取材,选择了“两水一加”作为创业项目。水产品、水果是台州的特产,办个体加工企业比较容易。再看泰州,溪桥镇是“提琴之乡”,每年出产提琴35万把,约占全国产量的60%、全球产量的20%,提琴制造业年创产值超过了3亿元。野徐镇是“体育器材之乡”,全镇有150多家体育器材生产销售企业,年产值超过两个亿。这两个镇围绕本地特色产业正在做大做强。我市的特色产业也不少,但就地取材、做大做强的企业不多,这正是需要开拓的创业空间,亟待开发的创业资源。就地取材这个“材”可以是有形的特色产业、特色资源,也可以是无形的资源。比如说,一首民歌,一个传说,一个故事,一个典故,甚至是几句民谚,只要有价值,都可以引发出一种商品、一种产业、一个知名品牌。问题在于,创业者要有发现的眼光、创新的思路,要认真研究深入发掘。创业文化应当具体化。比如,具体到“旅游文化”、“教具文化”、“美食文化”等等,以这些文化为中心,开发相关产业,生产有文化特色的产品,不具体、不实干,什么文化也没有。
产业集群
有一位乡领导曾经提出,施河人创业靠发展教具产业富了起来,我们为何不能搞?不是不能搞,而是搞了不一定成功。教具产业原本不是施河的特色产业,但施河发展教具产业有一个重要特点:集群。十年创业路,形成了今天的产业集群优势,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无论哪一个乡镇,要在短期内生产教具,达到施河的规模、品种、质量、品牌以及销售网络是不大可能的。创业,当然不一定非要选择教具项目,但路径选择产业集群却是很有必要的。为什么呢?因为这已被全国很多地方的实践证明是成功之路。以绍兴纺织为例,全市有近4000家企业做纺织。有的专做原料,有的专做印染,有的专做销售。由于分工很细,每个企业都做得很专,有利于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创新技术。这种产业集群通过单个企业的专和整个区域的全,通过单个企业的小和整个区域的大,迅速形成了国内甚至世界范围的竞争优势。值得提出的是,淮安发展产业集群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但至今还没有哪一个产业集群程度赶上施河教具业,是何原因?值得各级领导和创业者思考。 小题大做 如果有人建议,选择生产指甲钳来创业,你可能以为是开玩笑,生产指甲钳这样的“小商品”能赚钱?然而,事实证明你错了。小商品照样可以做成大产业、大市场,挣大钱。这就是所谓“小题大做”的创业路径。到2002年,创业成功人士、中国指甲钳大王梁伯强,已经把平均单价只有两元多的耐用消费品指甲钳的年销售额做到了2亿多元,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国际市常“小题大做”的创业路径早被温州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实践所验证。“小题大做”为什么会成功?梁伯强说,大老板不愿干、小老板干不来。因为市场规模小,容不下大资本,所以大老板瞧不起,正好“山中没老虎,猴子当大王”;小老板一般只会小打小闹、急功近利,没产品创新、品牌建设与维护等意识或能力。生活中的“小题”几乎到处都有,市场缺口永远是存在的。问题是,创业者要转变观念,不能以为抓“小题”没出息,要坚信市场是开发出的。做小生意需要不懈坚持,小商品量大了,不仅成本下降,还能产生集群效应。“小题大做”不易,“大做”要有一股“杀鸡用牛刀”的精神。(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