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6岁以下的儿童有3亿多,而我国的童装年产量只有不到6亿件。据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童装市场将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发展空间巨大。业内人士认为,本土品牌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突破口进行品牌和市场的拓展>。
首先,瞄准童装产销结构中的空白点进行“专攻”。 英国“天线宝宝”婴童装中国总代理、中日合资上海天尚婴童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瞻说,天线宝宝的主要目标消费群体是0至6岁的婴幼儿,在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丽婴房,尽管相当数量的本土品牌从设计到质量到价格都很不错,但是大多拥挤在5至13岁儿童的服装市场。而“天线宝宝”就是瞄准了竞争相对缓和的婴幼儿服装系列。 据专家分析,结构布局不合理是我国童装市场多年来的老问题。其中幼童服、小童服居多,婴儿服、中童服、大童服偏少,尤其是大童服装断档严重。本土品牌如果对童装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策划,特别是根据当前儿童身高、体重等生理状况的新趋势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应该可以在童装市场竞争中分得一块蛋糕。其次,创建不同层次的品牌,满足目标消费群体的需要。 据北京童装市场的调查显示,童装价格普遍存在价格偏高的趋势,每件价格100元至200元的童装占29%,200元以上的也占到近6%。在上海市场上,童装的售价一般都在同类档次的成人服装之上。在博览会现场,一位5岁男童的母亲赵蕾告诉记者,自己为孩子选择童装的时候最注重的是面料是否舒适,透气性是否良好,对于是不是“名牌”倒并不非常看中。她坦言,尽管自己家里经济条件还不错,但100、200元的童装“偶尔买买还可以”,孩子个头变化快,再好的衣服也不会久穿,平时穿得最多的还是100元以下的衣服。 天线宝宝、丽婴房、米奇妙等外来品牌的一套春装价格多在200元以上,而知名国产品牌的价格也并不便宜多少。大多数童装品牌都集中在中高档,而低价位的童装不具有品牌优势甚至没有品牌。如果国内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国产品牌生产厂家开发一些相对便宜的二线品牌,或者一些低价位、无品牌厂商多花点心思在树立品牌上,利用本土优势在中低档童装市场上搞“错位经营”,也未尝不是一条好的出路。
再次,本土品牌在品牌推广上意识薄弱,亟待突破。
本次2004上海国际服装纺织品贸易博览会本来是本土品牌进行品牌推广的良机,但博览会现场占尽眼球的多为外来或合资品牌。纵观米奇妙、史努比、樱桃小丸子、天线宝宝等国际品牌,它们都有相应的动画片播映,或者有相应的小册子、玩具售送,这些卡通形象在儿童中均有很高的知名度。本土品牌应在品牌推广时注重加深卡通形象、色彩在儿童心中的印象,或者从现有的动画片中挖掘品牌形象,可为品牌推广增强个性,加重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