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曾明德来自台湾台南,在武汉拥有多处产业,用他自己的话说,“都是些小产业。”他更大的投资在厦门,而他却选择留在武汉。
曾明德在汉生活了整整14年。“习惯了武汉的生活,空气好,东西也不贵,下半辈子肯定就留在这了”。
“虽然生意做得不是很大,也没赚到很多钱,但我生活得很愉快。”一直以来,曾明德都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对待生意和生活。
定位偏差,初尝败绩
上世纪80年代,在台湾搞了多年装修生意的曾明德,在美国认识了一位开中餐馆的湖北籍老板。如果不是认识了这位老板,曾明德很可能不会到武汉发展,并且一待就是14年。“我可能是在武汉时间最长的台商了”。
1991年,曾明德和这位老板一起来武汉创业。他们在解放大道上斥资近千万投资了一家餐饮娱乐城。
娱乐城开业之后,生意一度很火爆。“那时候公款消费的风气比较盛,高消费的场合很受欢迎”。曾明德说,娱乐城一个包房一次的消费一般都是数千元。
1995年之后,政府逐渐严打公款消费之风,娱乐城因此生意一落千丈。当时,曾明德开始意识到娱乐城的定位有问题,应转变经营方向,走市民化消费的路子。但当时的董事长并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仍旧一意孤行。最后,曾明德选择离开,不久,这家娱乐城倒闭了。
十多年后,再回想起来,曾明德确认当年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在当时还不成气候的三五醇、太子等酒店,由于定位准确,现在都已经发展成武汉的知名餐饮品牌。“当年我们如果能及时调整经营方向,现在应该也是武汉餐饮界的龙头之一”。
台湾调料,“调”火餐馆
从娱乐城退出之后的近半年时间里,曾明德一度感到很茫然,不知道接下来到底该干什么。
一个朋友提醒了他,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倔强的曾明德选择了留在武汉。因为在他看来,“武汉是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1997年,曾明德投资数十万在新华下路租了一个200多平米的门面做起了餐馆,取名叫“嘉城”。
吸取了当年娱乐城的教训,此次他将餐馆定位为做家常菜、工薪消费。
在江城众多的餐饮店中,曾明德的“嘉城”迅速成长起来。他把握自己是台湾人的优势,每次回台湾,都会带很多正宗台湾调料到武汉。“用台湾调料做的菜就是有不同的味道。”
自从开了餐馆之后,曾明德每隔一两个月就要回台湾一次,只是为了买调料。一个来回就是数千元的路费。有了这个特色之后,“嘉城”的生意一直很好,一般情况下,每天都能赢利6000元以上。
3年之后,由于餐馆所在地要拆迁,曾明德离开了餐饮行业。“再也不想做餐饮生意了,年纪大了,做餐饮太累了”。
200张优待卡盘活门诊部
2000年,曾明德在常青花园外环路九村投资60多万元接手一个门诊部---某医院经营数月留下的一个烂摊子。
由于该门点地处常青花园外环,远离商业中心,人流稀少。曾明德的决定让许多朋友为他捏把汗。
他首先想到的是与社区服务中心取得联系,向常青花园有关负责人咨询社区居民状况等相关问题。他了解到一个实际问题,当时的常青花园的业主很多都是经济适用房住户,经济上都不是很宽裕,急需便宜的医疗。根据社区提供的200多户特困家庭资料,门诊与社区联手为这些特困家庭办理了《医疗优待卡》,持证居民可享受医疗费七折,辅助检查五折等优惠措施。由于门诊优质价廉的服务方式,使门诊医疗业务逐渐好转。
一段时间内,常青花园的居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常青花园好,常青花园还有医疗优待”。
2002年,曾明德又在常青花园投资了一家欧香坊面包店,“投资这家面包店也是为了能将门诊做大,能服务更多居民”。如今,欧香坊的面包已经走进了如新世界等多家商场和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