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最坏的日子真的远去了吗(3)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嘉宾韩秀云:次级贷款实际上本身并不大,但是投资银行做了杠杆,雷曼兄弟把1亿美元做成60亿美元,甚至更多。在美国,大部分投资银行的杠杆率为30∶1,雷曼兄弟达到了60∶1,房利美和房地美达到了100∶1。利用金融杠杆赚钱的时候大赚,反之,赔钱的时候也大赔。比如两房用100∶1的杠杆率做交易,本金是100亿美元,当它所卖的产品价格朝着与它的判断方向相反的方向波动1%的时候,就意味着这100亿美元瞬间就赔没了,赔率为100%。

  杠杆越来越长,支点越来越弱。次级贷款已浩如烟海,而房地产命悬一线,只要穷人还不上钱,就有可能成为推倒脆弱的次贷金字塔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然而,众人狂欢的盛宴,竟无人奏出忧心忡忡的音符。任何可能扭转乾坤的拐点,都被轻描淡写地带过了。众人皆醉,政府皆醉,无人独醒,载满无数财富梦想的列车毫无悬念地驶向深渊。

  嘉宾石齐平台湾东吴大学教授。:为什么会形成泡沫呢?大家对经济前景更加乐观,于是人们倾向更多地消费或者投资消费。当人们有更多消费需求的时候,往往会寻找金融体系。金融体系与常人看法无异,认为经济前景不错,放贷不仅可以获得利息,而且风险很低。于是信心产生信用的扩张。信用一扩张,大家就会认为,需求拉动起来了。而需求拉动带动经济进一步成长。经济得到成长,人们的信心更足。于是,信心与信用产生自我循环,而这个自我循环约束机制,必然变成一个泡沫,这个泡沫大到一定程度就破掉了。

  盲目自信,导致次贷脱缰,而政府却没有在准确的时刻,为发高烧的市场泼冷水。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这个曾被誉为“一打喷嚏,全球就得下雨”的偶像人物,逐步走下神坛,等待他的是无休无止的谴责和质疑。

  嘉宾韩秀云:2003年,格林斯潘在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上作证时表示,金融衍生品工具可以把风险从风险厌恶者那里转移给风险偏好者,监管这些产品是错误的。时过境迁,2008年10月23日,格林斯潘在国会作证时这样说,“我犯了一个重大错误,我以为那些自负盈亏的组织,如银行和其他企业,它们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的股东以及它们的公司净资产。但事实并非如此。”

  多种因素齐发力,最终把美国拖入次贷危机的泥沼。然而,次贷危机把“钱最多的地方”——华尔街捅了一个天大的窟窿,洗劫了美国财富,全世界也身不由己卷入这场经济变脸中。世界是平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全球经济蝴蝶效应,决定了当美国扇扇蝴蝶翅膀时,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可能出现风暴。

 第3节:最坏的日子真的远去了吗(3)
  嘉宾石齐平:1930年大萧条发生时,那时的全球化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当时延续了33个月,虽然灾情惨重,但最多也只是波及大西洋两岸。今天,全球除了极少数市场化、全球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大多数国家都被卷进去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23712.html

更多阅读

第6节:最坏的日子真的远去了吗(6)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对于美国金融系统的企稳,究竟有何判断依据?经济学家许小年分析认为,金融体系恢复正常功能,起码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资产价格跌到底,投资者在确认到“底”之后,才敢放心买入,反弹才具可持

第5节:最坏的日子真的远去了吗(5)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如果金融系统的有毒资产不解决,金融机构就会萎缩。银行再萎缩,怎么向企业融资呢?这个是最大的问题。而影响实体经济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实体经济得不到银行贷款的支持。  如果美国的有毒

第4节:最坏的日子真的远去了吗(4)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1978年以后,由于中国改革开放有了示范效果,东欧国家、苏联等都跟进了。于是,原本世界上另外一半的计划经济也逐渐向市场经济方面调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30年是人类历史上全球化速度最

第3节:最坏的日子真的远去了吗(3)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嘉宾韩秀云:次级贷款实际上本身并不大,但是投资银行做了杠杆,雷曼兄弟把1亿美元做成60亿美元,甚至更多。在美国,大部分投资银行的杠杆率为30∶1,雷曼兄弟达到了60∶1,房利美和房地美达到了10

第2节:最坏的日子真的远去了吗(2)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次级贷款行业”这个曾经可以点石成金的名词,掠去浮华和疯狂,只剩下苍白而滑稽的结局——原来,它除了制造“无中生有”,竟是一无是处。  嘉宾韩秀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

声明:《第3节:最坏的日子真的远去了吗(3)》为网友清风无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