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莉
摘要:经过十年的资源整合,青岛港在股东人数、股东层次、投资规模、集装箱吞吐量等方面都实现了“质”和“量”的提升,并于2009年实现了货物吞吐量逆市上扬。2009年12月,香港招商局集团加入了合作者的队伍,青岛港正式迈入“三国六方”时代。
2009年12月18日,从青岛港集团主席、总裁常德传与香港招商局集团董事、总裁傅育宁的两双手紧握在一起的那一刻起,青岛港完成了2009年落幕前的收官之作:前湾港区集装箱码头从 “三国五方”到“三国六方”的合作整合。
至此,青岛港正式迈入“三国六方”时代。
联姻背后的推手
青岛港,一座具有100多年历史的港口,中国对外贸易第二大港。全港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七位,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第十位。
联姻的另一方招商局集团(简称“招商局”)是国家驻港大型企业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也是香港四大中资企业之一。2004至2007年,招商局连续四年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A级中央企业。2008年,集团利润总额在央企的排名进入前十,2009年又上升至第八位。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 全球集装箱码头业务普遍下滑20%。虽然在宏观政策拉动下,中国集装箱业务2009年11月底已收窄至15%,但仍然面临港口吞吐量过剩的严峻挑战。
与外界的局面正好相反,青岛港在2009年逆市上扬。面对严重的金融危机影响,他们变压力为动力、变危机为机遇,不等不靠,主动出击,采取“拼装”航运市场的办法来应对严峻挑战,和船东、货主相互依存、抱团取暖。青岛港通过广泛开展争创“工人先锋号”的劳动竞赛,把生产的淡季变成建设发展的旺季、技能培训的旺季和设备维修保养的旺季,1-11月份,完成货物吞吐量28920万吨,同比增长5.05%,集装箱同比增长2%,外贸吞吐量继续保持全国沿海港口第二位。
这种变“危”为“机”的实力,成为双方联姻的推手,促使招商局下定了与其合资联姻的决心。
从“两国两方”到“三国六方”
青岛港在整合集装箱码头资源的过程中,走过了10年的漫长历程。其间,股东人数、股东层次、投资规模、集装箱吞吐量等方面都在不断地实现着“质”和“量”的提升。
2000年2月,青岛港集团与当时世界第二大航运公司英国铁行集团(后被迪拜环球港务集团收购)共同投资1.7675亿美元,成立了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简称“QQCT”),以“两国两方”的合作,拉开了集装箱业务合作整合发展的序幕。当年吞吐量突破200万标准箱。
2003年7月,QQCT吸引了丹麦马士基集团和中远集团的目光。四家企业共投资8.87亿美元,联手经营位于前湾港区北岸的前湾二、三期集装箱码头,岸线总长达3400余米。QQCT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公司之一。
2009年6月,QQCT与香港泛亚集团共同投资14亿美元成立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简称“QQCTN”),由“三国五方”共同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前湾四期集装箱码头的10个深水泊位,码头岸线长达3408米,总投资14亿美元,QQCT和泛亚分别持股80%和20%。
此次 “三国五方”与青岛港招商局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简称“CMT”)联合建立了新合资公司“青岛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简称“QQCTU”),双方分别持股50%,运营管理总资产约70亿元港币,合资经营9个泊位,岸线总长达3163米。
共赢中发展
据相关人士透露,未来合作各方将在同一平台上发力,协调资源配置,推动新合资公司辖下9个泊位的整体发展。
招商局集团总裁傅育宁表示,我们和“三国五方”走在一起,不仅仅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强强联合,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合作平台。
对于新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常德传表示,目前的“三国六方”组合中,有码头、有船公司、有货源,加上人财物等强强联合,再加上国家拉动内需的产业政策给港口带来的发展空间,合资公司未来的销量和盈利能力肯定会逐步提升。对于2010年一定完成增长7%的目标,他有足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