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力》
对于能记住业务的人来说,转换方向是很恐怖的一件事。因为那可能暴露自己的落后之处。因此,被人说“你要改善一下”时,他们就会说“我会加快速度的”,或是“我会加倍努力的”,然后仍然按照原来的方式,仅是依靠速度来决定胜负。上层经营者对员工也仅是在速度方面给出要求,他们会大张旗鼓地说:“大家要是这样下去的话,我们公司就会不行的。要更加努力啊。”当被问到哪儿需要努力这样的具体请示时,他们只会说“一切都要加速进行”。但是现在日本公司后退的原因,是最初就弄错了前进方向。例如,要是能在劳务费只有日本二十分之一的中国生产同样的东西的话,那么在日本国内成本便宜的地方生产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也就是说,掌舵的舵手要是有问题的话,全速前进只会朝着错误的方向渐行渐远,会更早碰壁。 总之,日本的企业人士没有考虑“问题的根本在哪里”的习惯。所以,在日本公司的组织结构中,感觉不到有问题,感觉到时也不说。潜意识中会觉得“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可是又害怕一旦说出来就变成了事实,所以就不说了。没有能喊出“我们改变前进方向吧”这样的人。

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有“SOGO”、“麦凯乐”,或是陷入危机的“大荣”。销售业在这10年间取得显著变化,客流量(营业额)不由位置(选址)决定,然而这3家公司却认为位置决定一切。逛街吃饭的人不断增加,而且花费10年时间通过了大规模店铺法,他们相信,只要能在车站前的一等地带开店的话,就肯定会迎来商业的繁荣。 然而实际上客流量已经和位置无关了。即使是在站前,门可罗雀的百货店或超市也很多,而像“Don Quijote”等那样,即使是在偏远不方便的地方,顾客也会蜂拥而至。位于东京车站正中心的“大丸”没有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商店,从这一点来看,就不需要再多说了吧。现在销售业的KFS(key factor for success=成功的关键)急剧地改变了。 那么,新的KFS是什么呢?那是用最便宜的价格买到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的筹措能力。在这个领域内有压倒性优势的是法国的“家乐福”和美国的“沃尔玛”,他们强大的秘密就在于网络上的B to B(trade exchange)交换贸易。例如,“家乐福”经营的交换贸易网上有十万家以上的供货商,从中筹措最好最便宜的货物的能力就是“家乐福”强大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