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20几岁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因此,如果你想成为出类拔萃的人,就不要忽视人际交往,而是否会处世则直接关系到你人际交往的效果。特别是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千万不要抱怨人际关系的复杂,也千万不要以为脱离他人,自己什么都可以干。你应该做的是,尽快组织好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并学会一些维护网络的技巧,利用人际关系为自己谋前途。 如果到了30岁左右,你还没有建立起固定的、层次分明的人际关系网络,那你的人际交往肯定出现了问题,离成功还有很远的距离。当然,人际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它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一生的时间来培养。 问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什么 你为什么喜欢和你身边的朋友交往?想一想,或许你会这样告诉自己: 我喜欢和他交往,因为他很有才华,跟他在一起总能启发我的思路! 我喜欢听他说话,太幽默了,每次都让我笑得合不拢嘴,非常开心! 他能给我温暖,虽然他不能在金钱上给我多大帮助,但他能在精神上给我鼓励。 我伤心的时候,他懂得安慰我,听到他的声音,我就不再那么难过了。他能给我安全感。 他是一个善良的人,每当我有困难,他都愿意帮我!…… 有的人,你愿意与他交往,是因为他能给予你你所需要的;而有的人,我们不愿意与他交往,是因为跟他在一起对你"没什么好处"。这种现象可以追溯到我们小时候,小的时候,父母对我们的人际交往常常提出要求,"和成绩好的同学玩!""别和那些小混混玩在一起!"当我们和那些优秀的、条件不错的朋友交往时,父母会满意,而当我们和那些品行不端、背景复杂的朋友打成一片时常遭到父母的反对。因为父母知道我们会从朋友身上有意无意地得到一些什么。

当我们懂事后,我们的这种需求便更加清晰起来。对我们有帮助、有好处的人,我们当然喜欢与之交往。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相互给予彼此所需要的。有的人把这种交换叫做人际交往的互惠原则。尽管你可能认为把人际交往和需求交换联系在一起庸俗,或是亵渎了你与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但是这种交换的本质却是不能否定的。 我们所说的这种交换,并不是像市场上的买卖关系一样,是物质品的交换,它同时也包含了非物质品的交换,比如,情感、信息、服务等各方面的交换,也就是我们说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