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20几岁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一分钟讲,十分钟听 一个小伙子和他的销售经理共进晚餐。 每次那个漂亮的女招待经过他们身旁时,经理的视线就会一直追随着她,直到看不到为止,然后转过头来问他:"你刚才说了什么?" 一句话,这个小伙子要重复两三遍。本来就是他的经理邀请他来汇报出差的成果的,他也是充满期待地向经理汇报战功,没想到,现在他的经理却总是漫不经心。 他感到自己受了莫大的侮辱,并愤愤不平地想:"那个女招待的腿显然要比我说的话更重要,他一点都没有重视我的存在,没有认真地听我说话!" 这个小伙子的苦恼我们也经常会有。当我们兴高采烈地跟他人说自己的趣事时,却发现对方呵欠连连,对自己的话题毫不感兴趣,甚至自己的话被对方打断。我们的心里很不舒服。 同样,如果我们现在换个角度,当别人向我们表达,或是倾诉的时候,如果我们这样对待他人,他人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当然是很不舒服,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重视和尊重。
![第36节:一分钟讲,十分钟听(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485411593186.jpeg)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善于倾听会使对方心情愉快,会换来对方的理解和信任。 人际交往是个互动的过程,有听也有说。但是大多数时候,人们都争抢着扮演说的角色。许多人没有耐心和时间听别人诉说。甚至别人一启齿,还未等到对方把话说到正题上,就给予否定了,一口咬定没有兴趣,然后抓紧时间阐述自己的观点。 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渴望被他人理解的欲望,所以,都希望他人扮演听众的角色。有了快乐的事情,希望说给他人听,跟人分享,有了不开心的事,也希望与人倾诉。 我们也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后,你总是想把自己的喜悦告诉他人,让他人了解你是多么的了不起,你的机会是如何的好。同时,当你心里有困惑,特别是当你感到委屈的时候,你也总是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很多心理困惑的人去找心理医生,他们不过是需要一名听众而已。 乔·吉拉德是著名的推销员,开始他认为推销员应该尽力说,介绍自己,介绍产品,他把说放在了第一位,而在他的一次推销过程中,他体会到了听的价值远远大于说。 有一次推销中,他与客户洽谈很顺利,就在快签约成交的时候,对方却突然变卦了。他为此不解。 当天晚上,按照顾客留下的地址,他找上门去求教。顾客见他满脸的真诚,就实话告诉他:"你的失败在于你自始至终没有认真听我讲话。就在我准备签约前,我讲到我的独生儿子即将上大学,而且提到他的运动成绩和他将来的抱负,我是以他为荣的,但是你当时却没有任何的反应,甚至还转过头去用手机和别人通电话,我一怒就改变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