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20几岁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4.信息支持。这是个信息开放的世界,获取并准确地传递信息是一个人参与竞争、进行交流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些行业,信息获取的多寡决定了竞争的优劣。因此,对他人的信息支持也是加强与其联系的重要方式。 5.物质需求。物质需求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因此,物质是人们永远都不会停止追求和争取的。满足他人的物质需求是建立联系最直接、最快速的方法。但是在满足他人物质需求的时候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比如,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很多年轻人只顾眼前利益,与人交往的时候想着别人给了自己什么,而很少想到自己能为别人提供什么,因为有种怕吃亏的心理。交往的互惠理论,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注意,让别人觉得与我们的交往值得。无论怎样亲密的关系,都应该注意从物质、感情和其他各方面"投资",否则,原来亲密的关系也会转化为疏远的关系,使我们面临人际交往困难。 在我们积极"投资"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要急于获得回报。 自尊心是不容侵犯的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自尊心是人在社会中处处自我尊重和处处维护自身尊严不受伤害的心理和情绪。当一个人的自身尊严受到他人维护和满足时,会产生心情舒畅的体验,就会产生独立、坚强、自信及有成就感等;反之,自身尊严受到他人伤害或侮辱时,会产生痛苦、愤怒、反感等抵触情绪,产生自卑、软弱、无助的感觉。 我在《20几岁了,别再犯迷糊》一书中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个男孩子非常活跃。上班的时候,突然闻到一股臭臭的味道。当他跟身边的一个同事说话时,发现原来是同事的口臭,于是,他大声说:"大姐,你今天刷牙了吗?你的口臭都快熏死我了,像死鱼的味道。"他一边说,一边好心地递给同事一块口香糖,"快吃一块吧!" 其他的同事都看着他们,有几个男同事还发出了笑声。这个口臭的同事突然脸涨得通红,没有接他的口香糖,摔门就走了。从此以后,同事对他的态度非常冷淡。这个男孩还觉得有点莫明其妙,自己不过是开了个玩笑,真是好心不得好报! 从言语表达上来看,这个男孩说话太直白,不会表达;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男孩在想帮助别人的时候,却没有考虑到他人的感受,不知不觉中伤了同事的自尊心。

一个人的自尊主要来自自我价值感的体验,而自我价值感又来源于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来源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的肯定会增加人们的自我价值感,而别人的否定会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自我价值感。所以,人们对来自人际关系世界的否定性的信息特别敏感,别人的否定会激起强烈的自我价值保护的倾向,表现为逃避或否定别人,以维护自己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