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80后警言:20几岁,不要再懒惰》
首先,我们必须给自己一个想法:事情做不完并不一定是自己的能力不足,也有可能是其他无法预料的因素。如果真的做不完,也不需要否定自己,或给自己过多的压力,以免将自己给活活累死。 如果你发现:虽然已经把重要的事情列出来了,仍然常常都做不完所有的事情,那么,我们就要开始分辨事情的急迫性及重要性。 分出事情的轻重缓急,事先规划进度 当我们写出计划表,并将所有的事情逐一完成时,或许会发现有些事情并不是那么急着在一天的开始就要完成。有时,又有可能是某件事情虽然排在今天的行程之内,但在还没有做到这件事时,就已经被主管询问到这件事情的进度了。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我们必须在完成日计划表后,试着将这些事情依照重要性列出顺序,学会取舍并分辨出“最重要的事”,如此一来,我们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分出事情的轻重缓急后,我们可以开始着手规划出每件事情的进度,先进行最重要的事,再按照自己所规划的进度,完成所有的工作事项。 完成“看起来不急”的举手之劳 有很多事情,明明只是举手之劳,但也就是因为它“看起来一点都不急”,因而被忽略在一旁。当这样的小事越来越多时,就可能会演变成一个大错误。 举例来说,当我们决定用30分钟的时间来阅读今天的信件,那么,在这段时间之内,除了阅读信件以外,你必须同时决定是否要回复这封信件,或是将信件内的信息向主管报告,并立刻这么去做,而不是先将信件中你认为“有点重要,但不急着完成”的事件写在待办事项中。 不然,你会发现待办事项越来越多,你必须再花时间判断这些事情的轻重缓急。如此的一来一往之间,你已经花了两倍甚至更久的时间在这些“一点都不急”的事情上了。而你无法确保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件小到可能被你遗忘的事情,有可能突然变成一件害你丢掉饭碗的大事。 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善用所有的零碎时间。有许多的小事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在等待会议的空档,或是进办公室后等待电脑开机的时间,顺手将这些小事完成。分出事情的轻重缓急、逐步完成所有的工作,并利用零碎的时间完成所有的小事。如此一来,才不至于被过多的事情压垮。 仔细算算看,眼前有多少事情待完成,即能明白人们为什么总是迟而不行。——亨利?米勒 症状3 懒人的告白
![第17节:20几岁,不要再懒惰(17)](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484556219536.jpeg)
以为事情很简单, 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 雅莉是公司的产品企划,加班对她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但是,她加班的原因不是因为工作太多而做不完,而是她习惯把事情想得很简单,错估了完成事情的时间。对雅莉来说,永远要等到最后一刻,她才会开始动手执行。 就像是公司新产品的设想、企划,除了撰写报告以外,她还必须做同业的竞争分析,以及产品的市场调查,照这样算起来,她起码需要一个月左右的准备时间才充足。 因为还有一个月的时间,雅莉一点都不急,“反正还有一个月嘛,时间一定够用的,有什么好急的”。当同事聪敏为了另一项产品而东奔西跑时,雅莉还认为他实在是太过于杞人忧天了。 眼看着时间已经剩下一个星期了,雅莉发现自己的市场调查人数根本就不足,她的心里急了起来:“现在才出去做市调,根本就来不及了。”于是,雅莉只好天天加班,而市调的数据,她也只能用半胡诌的方式完成。熬了两三天的夜,雅莉终于把临时抱佛脚的新产品报告完成了。 到了开会的时候,雅莉心虚且带着不确定的报告口气,引起了主管的质疑。主管更针对市调及同业分析的漏洞,提出许多疑问,准备不足的雅莉在台上不禁支支吾吾了起来。 生气的主管立刻要雅莉停止报告,并给她一个星期的时间,要求她将报告整理完整,否则只好请她另谋高就。